三下乡网,三下乡在线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土壤健康“体检”—华农学子助力土壤三普

时间:2023-09-30 关注:
(通讯员:王雪薇、龙巧玲)核心提示:9月5日-10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化学与肥力研究生党支部赴宜昌市夷陵区,开展以“助力土壤普查,土壤健康体检”为主题的土壤剖面的挖掘任务,并进行实践调研活动。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响应国家号召,9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化学与肥力研究生党支部调研队奔赴宜昌市夷陵区,开展了以“助力土壤普查,土壤健康体检”主题的调研和调查采样实践活动。

土壤普查涉及链条长,外业调查采样是其中的核心环节。迎着八月酷暑的热浪,调研队在湖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省级技术专家朱俊副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外业调查采样工作。样点校核、定位选点、因势挖坑、定重取土、照相取图、现场提交……土壤取样程序相当复杂且条件十分艰辛。
进行剖面采样工作(吕厚劲  摄)

为提高找点的准确率,调查队基于预设样点的外业定位核查结果,并考虑多种因素影响,如景观部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最终确定了剖面挖掘地点。坡面挖掘是三普工作中野外工作量大、综合性强、费时多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后续土壤的地理环境诊工作的基础,因此需要避免土壤压实或土壤物质发生位移干扰观测和采样。在现场多次演示指导,纠正采样队员的不规范操作后,调查队布置了一个宽1.2m、长2m、深1.2m的标准剖面样点,并进行剖面修整,根据剖面形态特征差异,结合对土壤发生过程的理解,划分出各个土壤发生层。

为保证剖面的规范,朱俊副教授向大家强调剖面修整的注意事项,并阐述剖面能反映出的土壤性质:“观察面左边的自然结构面可直观反映土壤结构、质地、斑纹特征以及根系丰度、砾石含量、孔隙状况、土壤动物痕迹等,而光滑面则可更加清晰地反映土壤边界过渡特征、颜色差异、结核等特征。”他还进一步介绍了剖面形态特征观察的方法,包括从目视特征和触觉特征两个角度进行。目视特征即观察肉眼可见的土壤形态学差异包括颜色、根系、砾石、土壤结构体、侵入体以及石灰反应、亚铁反应等的差异;触觉特征则是通过手触感受到的土壤质地、土壤结构体坚硬度或松紧度、土壤干湿情况等的差异。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助力土壤三普的实践中学习到了理论知识。
修整完成的水稻土剖面样本(吕厚劲  摄)

在剖面采样工作进行之时,其他调研队成员与前来参观的农民进行详细地交流与调查。实践队员询问当地农民,附近是否有河流或湖泊以及地下水位情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否遇到土壤肥力低下以及犁底层过硬的问题。农民与实践队谈到,当地实行的是稻油轮作的种植模式,但是在油菜季会出现根瘤病问题,而水稻季则没有;同时,当地农民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挖这么深的剖面,会不会对土地有损害?”面对农民的疑问,实践团的成员一一做了解答,油菜季出现根瘤病可能是土传病害,建议休耕或者种水稻;挖剖面仅会小面积的损害土地,政府将按标准补贴土地损失费。
调研团队与当地农民交流(吕厚劲  摄)

本次实践与调研活动的开展,通过发挥土壤学专业理论,结合国家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的实践。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我们党员学以致用;同时深入基层调研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现状,有利于我们党员了解现实生产中所存在的土壤问题,为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提供科学参考。此次土壤三普活动,提高了我们学生党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也为标准、高质量完成三普调查采样各环节工作提供了一份力量。

 
作者:王雪薇、龙巧玲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化学与肥力研究生党支部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