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在线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莆院学子:追寻领袖,数字振兴守护传承

时间:2024-02-05 关注:
寻“星”--各界领袖怀大义
  坂东镇是闽清县的商贸、文化重镇。走进坂东镇,实践队员们以了解“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新风正气福建“名片”为主要目的先后参观了爱国侨领黄乃裳先生的纪念馆、故居和陵园,“先生之举,以开拓为本,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外国的大地上,促进了中外文化融合。”实践队队员闻霜在参观后说道。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黄乃裳先生雕像合影 方吴鹏 摄
“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实践队队员在吴孟超纪念馆中看到了这句话。灯塔传承,队员们感悟吴孟超先生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与吴院士跨时空对话。在中共55年的光辉照耀下,吴院士怀红色医者仁心,创肝外科医史新高度。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学习吴孟超院士纪念馆 张英明 摄
循迹溯源覆足迹,凝心铸魂促践行。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仰,实践队员们积极探寻先辈的事迹,体悟先辈之大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争当新青年先锋。
 
追“星”--红色旧址育新人
为了更好地追随领袖足迹,感受时代精神,实践队重走游击道路,重返红色旧址,用脚步丈量闽清大地,用所学知识助力精神传承。成员们借瞻仰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从中真切感受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和革命情怀,接受了一次震撼人心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洗礼。通过相机记录和直播平台宣传,深挖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地方文旅经济融合发展。
图为实践队在中共闽清二都支部旧址合影 方吴鹏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于梅城党员生活馆讨论革命红色线路 黄怡璇 摄
多少风云,几度春秋,红色意志今犹在,只是不见当年人。虽然领袖们已经故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实践队深入探寻闽清的红色文化底蕴,坚定红色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踏上红色热土,多次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要让后辈牢记,不忘初心,永远不迷失方向和道路。”吾辈新青年当牢记使命,追随红色之“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陈列馆中“习近平在上演”部分 黄怡璇 摄
 
振“星”--生态产业助脱贫
“天高云远涧溪明,白墙绿树绕村前”这说的就是云龙乡,十三五以来,他们主动融入大城关建设,打造建设产业新城为总体目标,以西红柿为主,在福州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信誉,是著名的西红柿之乡。与此同时,作为偏远山村的上演村转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习近平探访上演村时殷切嘱托“要因地制宜做好‘山’字文章,变‘荒山’为‘宝山’”。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演人民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上演四宝”,实践队成员利用“线上直播+实地体验”两位一体模式倾身投入,细嗅山间清风,品味收获不易。
图为实践队队员听村民讲述当地西红柿振兴之路 张英明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这次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实践才能出真知’这句话的含义啊。”本次实践队负责人谢昕怡感慨到。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队体验到了毛主席笔下的峥嵘岁月,队员们在亲身实践挖笋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身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也更加明白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今日的幸福生活当思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辈的精神汇聚,种下的一颗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挖笋 黄怡璇 摄
 
守“星”--数智赋能传非遗
据了解,依托当地古厝众多的特点,闽清县积极推动非遗与古厝结合,充分挖掘古厝的历史文化价值。实践队通过参观闽清县集数字化、智能化展示于一体的非遗展示馆,进一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非遗项目。“闽清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存留至今”闽清县非遗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到,将数字化技术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助力我国文化事业长远发展,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图为实践队队员跟随智能演示漫画学习武术非遗 张英明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智能触控屏幕上了解窑器非遗 张英明 摄
 
数字化是文化传承与守护的坚强护盾。早在2000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就洞察信息科技发展趋势,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叮嘱:“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该实践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学习观摩数智展示,通过扫描收集数据库备份、设计寻迹答题闯关游戏、AR路线导览观光等深入贯彻“两个结合”。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表示吾辈当以青年之志,展青春之采;以时代之热,追领袖足迹;以数字之能,书写中华新画卷!
(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数”拓星村三下乡社会实践队  学生记者:谢昕怡 许文浩  指导老师:方吴鹏)
 
作者:谢昕怡 许文浩 来源:自己编写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