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探访十林镇古韵今风,共绘新农村振兴之篇”社会实践团以十林镇田间村头为课堂,以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大成就为现实教材,于2024年1月28日至1月31日赴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开展了以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乡村一线,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发扬吃苦耐劳精神,推进十林镇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一、聚焦二十大精神,筑牢思想文化根基 1月28日,实践团首先抵达十林镇乡村画廊,画廊作为邓州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段涵盖多个风景主题,如“风来花暖”“金沙拂梦”,配套游憩栈道,服务驿站,公交站点等设备,打造美丽风景道,特色产业带。实践团沿画廊漫步,观赏沿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建设融合的智慧结晶,坚定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线乡村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实践团接着来到了沿线的半路林家朱立朝回忆村,并与村干部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座谈会。实践团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回忆村主建筑邓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永森古民居,实地走访得知当地不仅仅局限于打造网红打卡基地,而是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发展三农为基本原则,通过直播带货方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特色农村场景,还原老一辈艰辛,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忆苦思甜,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也将致力于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传播,为农村富裕,乡村振兴献力。
二、深耕“1+N”特色产业体系,知行合一扎根乡村一线 1月29日,实践团来到当地盛达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介绍下,成员参观了园区内小蘑菇,红栗南瓜,水果萝卜,圣女果,草莓等多种农业产品种植基地,深入了解了园区内农产品的种植,保存,运输,销售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及仍待解决的难题,并且近距离接触了新兴产业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下的植物工厂,感受农产业从业人员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生动实践和智慧结晶,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魅力。随后实践团队来到猕猴桃生产基地及其电商服务平台,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从猕猴桃的保鲜到包装,运输,销售一步步见证了高品质猕猴桃送往顾客手里的长途跋涉,实践团队成员还亲身参与猕猴桃的生产加工过程,从中获得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作模式的宝贵实践经验,深悟当今学习的实践方向。
三、开展“三农”主题研学,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1月30日,实践团队与当地小学共同策划组织了“三农”主题研学,带领当地小学生来到盛达农业智慧农业示范区,重走农业发展道路,追溯劳动教育记忆,发扬吃苦耐劳优秀精神,科普相关农作物知识,助力工作人员采摘圣女果,草莓等,体验劳动人民不易,学会尊重劳动成果,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四、书生气热血洒乡土,养殖业深耕育硕果 1月31日,实践团队对十林镇的养殖业进行广泛调研,研究发现多数村子发展重心在粮食和果蔬种植上,这与当地位处中原,地势开阔适宜农业发展密不可分,养殖产业规模不大且多为散户养殖,种类单一,多为牛羊,鸡鸭等,但近些年,产业规模仍有可观扩大,新兴养殖种类层出,特别是蚯蚓养殖,脱离了传统养殖范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家畜养殖(如牛)仍是中坚力量,养殖模式越发成熟,科学,经济价值较高。团队成员为养殖户科普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效益,体验养殖环境增长生活知识和经验,就“动物健康与疾病防控”、“养殖规模与经济效益”两方面为当地养殖户提出重要建议。
“探访十林镇古韵今风,共绘新农村振兴之篇”社会实践团深入探索十林镇的乡土魅力,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感受当地广大村民艰苦奋斗的生动实践,坚定了团队成员紧跟党奋进新征程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农耕文化,学农爱农知行合一,发扬吃苦耐劳优良精神,肩负村民憧憬希望之重任,投身科研致力解决村民之忧,多一份担当,多一份责任,做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的接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