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绘梦非遗韵:广陵学子重绽通草花文化芳华
为增强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更多人感受一株草‘幻化’出的美丽 ,6月27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翰墨华韵扬州行:通草花开,一捻芳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社区,开展推广通草花摆台活动。
为了让扬州非遗文化通草花绽放更迷人的魅力,实践团队成员积极探索创新方式,努力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通草花文创产品。摆台上放置着团队成员亲手制作的通草花、明信片、簪子、宣传手册,以及制作通草花所需的精巧工具和材料。
(图为6月27日,“翰墨华韵扬州行:通草花开,一捻芳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制作的明信片图片。江伟波供图)
明信片上细腻的通草花图案,传递着节日祝福,也让这古老的文化以新兴面貌展现出来。通草花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通草花的佩戴历史可追溯至秦始皇时期,到清代,通草花从宫廷发展至民间,已成为广泛佩戴的饰品。团队成员用通草花做成的簪子成了常开不败的花束装饰,搭配汉服、旗袍都是锦上添花。
精美的物品吸引行人驻足欣赏。实践团队成员化身非遗文化的传播使者,热情的向来往行人介绍通草花的原材料选择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还讲解了通草花丰厚的文化底蕴。团队成员还亲手展示他们在非遗工作室学到的技艺,捏、捻、搓,一举一动吸引着行人的目光。(图为6月27日,“翰墨华韵扬州行:通草花开,一捻芳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向路人介绍非遗文化通草花的制作工艺。郭丝雨供图)
在与路人的交谈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大部分扬州人对通草花并不了解。一位小朋友对通草花颇感兴趣,他一手拿着明信片,一手翻动宣传手册,细致的读着。在得知通草花的制作传承陷入了困境时,他毅然表示要学习并传承这项技艺,让更多人领略到“不谢之花”的美丽。这份纯真的热爱,不仅是对实践团队摆台活动的肯定,也为通草花的未来传承注入了无限希望。当青春力量注入传统技艺传承,必能让其像通草花一样永不凋零。 (图为6月27日,“翰墨华韵扬州行:通草花开,一捻芳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向小朋友发放通草花明信片,并与他共览通草花宣传书。江伟波供图)
团队负责人吴子江总结道:“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非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有责任让千年非遗通草花‘流动’起来,必须将它‘传承’下去,重焕其活力。我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不谢之花终将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