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人口流动的频繁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职住分离现象日益凸显。这一现象不仅增加了居民的通勤成本,还对城市交通、环境和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实现职住平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此,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杭州职住平衡调研实践团10位学生于2024年7月1日至6日,针对杭州市职住平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
本次调研由张琳琳副教授带队,团队成员不畏高温,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收集了居民的基本信息、居住与工作状况,以及对通勤状况的看法。问卷内容涵盖了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类型、收入水平等多个维度,以及居住地、工作地、居住状态、通勤方式等具体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430名受访者中,年龄主要集中在18-35岁之间,教育水平以大专和本科为主,能够反映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群体对职住平衡问题的感知。在住房与居住情况方面,自购商品房和租住私房是主要的居住形式。选择居住地时,靠近工作地点和房价/租金便宜是主要考虑因素。而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上下班方便和工作待遇是决定性因素。通勤费用的分布显示,大部分人的月通勤费用在200元以下。
我们所调研的一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受访者表示,因房租等成本因素,部分员工被迫将工作地与居住地分离,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运营稳定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员工流失,希望政府能够通过增加公租房等措施来降低人们的住房成本。并且,就个人感受而言,他提出,尽管现有地铁系统已较为发达,但在特定情况下(如亚运会后交通规则调整)我们目前的交通系统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十分影响通勤体验。
调研团队认为,虽然拱墅区在实现职住平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改进空间。一位从事房地产服务业的受访者则表示自己对目前的通勤状态较为满意,但由于就业机会、职业发展前景等原因,受访者在未来三年内仍存在变动住所的计划。
尽管大多数人对通勤状况感到满意,但上下班路途太远和交通拥堵仍是影响通勤体验的主要问题。基于调研结果,团队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增加公租房供应以降低住房成本,优化交通规划以减少通勤时间和拥堵,同时在就业机会、居住环境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职住平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全体成员深刻认识到职住平衡对于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本实践团的实地调研阶段任务于7月6日结束,现已进入数据分析阶段,预计将于本月底完成本次实践活动的详尽调研报告,以期为改善城市发展、提升居住与工作环境做出贡献。在未来,我们将推动更多相关实践活动的进行,积极赋能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齐飞。
文/林雨晴 图/舒晓媛 林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