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治理整改护水土,“生态宜居”新高地

时间:2024-07-18     阅读:
(指导老师:柴茂 公共管理学院通讯员:朱宇潇 )
7月18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张家界市慈利县“三湘四水,岸芷汀兰”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慈利县杨柳铺采访了康庄村书记刘高林,并对芭茅溪流域进行了实地考察。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更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
河道荒地准发力,生态宜居齐富裕。
为有序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杨柳铺主要在两个方面下了苦功夫。一是堤上的河道治理与护堤。“今年涨了这么大的洪水,如果放在以前,芭茅溪周边的农田肯定是会被冲毁的,水稻一淹就是一大片,老百姓也会有损失。”刘高林如是说。但自芭茅溪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实施之后,区域下游一百多亩田地免受水灾,真正给老百姓带来福祉,提高了农田经济效益。二是河岸相关的流域。水土保持局对其进行了植被恢复,荒地摇身一变成果林,山塘清洁焕然一新,真正达到了生态宜居,做到“把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图为实践团在实地考察芭茅溪流域)
工程协调民心拢,稻丰景美产业雄。
杨柳铺乡主动做好协调工作,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方案,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量大,老百姓的土地被侵占;进行河道治理时,要先修通路才好施工……这些困境的解决需要杨柳铺乡强大的协调能力与高效办事效率。刘高林表示,杨柳铺乡有关部门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三十几亩的杨梅采摘园,带来接近五万多块的增收,外地来采摘杨梅的人多了,老百姓口袋里也越来越鼓了,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真正做到了“变荒为宝”,“点土成金”。借此机会,实践团成员决定借助时代快车,搭建宣传矩阵,让新鲜杨梅走入千家万户。
水土治理非一日之功,问题导向助绘蓝图。
芭茅溪小流域项目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47km2 ,即封育保护1334.51hm2、水保林5.94 hm2、经果林6.67hm2、坡改梯 6.67hm2、项目总投资430万元。但在康庄村,芭茅溪河道有2.78公里,仅有单边1.5公里治理较为完善。刘高林表示,下一步将把这个项目投入到我们整个芭茅溪流域,这不仅是群众的呼声,更是发展需要。

                                               (图为芭茅溪治理现状)
跨越时间河流,高擎未来火炬。
通过采访康庄村书记刘高林,并对芭茅溪流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水土治理的艰辛与不易。实践团将继续深挖当地水土治理变革史,讲好“治理”故事,提高老百姓对政策的理解,推动当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打造杨柳铺生态“新名片”,不仅要“绿水青山”,更要“金山银山”。

                                     (图为实践团与刘高林书记的合照)
 
作者:朱宇潇     来源: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张家界市慈利县暑期社会实践团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