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南京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渔舟唱晚棹霞归,还湖转型焕新辉

时间:2024-07-23     阅读:
洪泽湖退渔还湿工程是江苏省宿迁市所实施的重要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实施以来,退渔还湿工程通过控制渔业开发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态功能的提升,从而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立足国家级SRT项目“退化湿地生态修复与固碳协同机制研究”,资环院“渔舟唱晚,还湿泽浦”团队与校级社团钟山博绿协会共同联动,前往江苏泗阳和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和泗洪县开展实践活动。团队重点围绕洪泽湖湿地退渔还湿工程的影响,在洪泽湖湿地和泗阳县分别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文明宣传、“三农”工作调研、乡村振兴调研等多项调研和宣传工作。
图1 小组成员合照
7月13日,团队调研第一站前往泗阳县李口镇八堡村群众服务中心,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野生麋鹿保护区,以及葡萄、芡实与莲藕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基地。并走访当地村民进行“三农”工作调研,从实际出发了解民生民情。通过对八堡村的实地调研与村民的深入访谈,实践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力推进,村民对近十年来村子的巨大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图2 李口镇八堡村调研
次日,在郭辉老师的指导和颜学宾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来到洪泽湖湿地公园景区,调研退渔还湿工作与当地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半城镇安河口社区,实践团队与社区支书以“退渔还湿,渔民上岸”为主题开展座谈会,重点聚焦渔民上岸后的民生问题与产业转型状况。会后参观了当地以“湿地+红色”为特色的衍生旅游产业,并在支书的带领下参观大王庄战役革命遗址、新四军史料陈列馆,并瞻仰烈士陵园。当地将湿地生态保护与红色革命文化有机结合,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对湿地文旅转型升级途径具有重大启发。
图3 洪泽湖湿地博物馆参观学习
在调研的最后一日,团队早上启程前往洪泽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区内科研工作人员就“退渔还湿”为主题,展开切实深入的访谈,访谈中以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和湿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探讨。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乘船下湖实地考察。下午前往本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临淮镇政府,与多名相关实际负责人进行访谈,并前往实地调查多品种荷花种植、林下经济等具有带头作用的创新发展产业。临淮镇积极践行“两山”理论,不断探索生态经济价值转化发展新路径,力求将生态资源所带来的经济与效益最大化,对退渔还湿后产业的转型发展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间走出一条“临淮之道”。
图4 临淮镇荷花种植调研
洪泽湖的退渔还湿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通过减少捕捞压力恢复和保护了湖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随着退渔政策的实施,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文旅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退渔政策的实施需要科学监测和评估。一方面需确保湿地生态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需妥善解决当地居民和渔民的民生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培训和技能转换计划,帮助上岸渔民转向可持续的生计方式,如发展渔业配套服务、湿地农业或生态导游等。
洪泽湖退渔政策关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并涉及洪泽湖沿岸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次调研所涉及的各个乡镇和社区,都在通过综合利益平衡和持续的管理措施,深入挖掘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资源,努力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共同繁荣。
在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深入洪泽湖沿岸实施“退渔还湿”的相关乡镇与社区,积极运用自身专业技能,向大众传播生态环保的理念,宣传湿地保护相关知识。我们深刻体会了退渔还湿与乡村振兴的落地实施现状,并在实践中真正看见了政策背后落地实施的真实状况。在这段实践里,我们不断汲取经验,收获成长。我们将持续跟进洪泽湖退渔还湿工程的推进,以及周边产业的转型升级态势。作为一名资环学子,期待未来有机会能为湿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奉献青年力量。
 
作者:仲宇菲、叶飞、陈姝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渔舟唱晚,还湿泽浦”团队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