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砼”心振乡,与你“乡”遇实践团队五人来到大兴村党支部,首先他们与党支部领导共同商议共创共建责任书,制定计划,确保实践活动有序展开。然后他们参观了村史馆,在村长的引领下了解村基础建设和发展历程以及村革命烈士生平事迹,包括王金超等同志参加的柳南战役、翁圈岭大捷等多场战役。随后团队五人也利用专业知识向村支部讲授国家现方面用新型建筑能源代替老式对环境损耗较大的能源的规模与成就,为村支部初步实现能源更替提供支撑。同时他们向村民普及了能源使用方面的相关安全知识,包括新型环保式燃料的使用安全以及老型煤炭式燃料的科学处理。力求在努力追随二十大生态文明脚步的征程中保证科学与安全。最后双方签订协议,建立长期高效共创共建机制,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图为“砼”心振乡,与你“乡”遇实践团队与大兴村党支部共创共建合照。通讯员曹岚摄。
图为队员与大兴村党支部领导共同商议并签订共创共建责任书。通讯员陈晓晴摄。
7月19日下午,团队五人召集村民开展基层“红色”二十大精神宣讲和“绿色”生态文明宣讲以及知识竞答活动。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对广大青年传递二十大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从习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寄语出发,围绕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展开演讲,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随后他们又开展了生态文明普及和知识竞答活动,向青年学生传递了习总书记在二十大中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方向,同时针对国家“双碳”目标相关理论举办知识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图为队员向村民和青年开展基层“红色”二十大精神宣讲和“绿色”生态文明宣讲以及知识竞答活动。通讯员曾淼摄。
7月20日傍晚,为了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与关切,团队五人来到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村中大多数家庭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多是老弱妇孺,他们在生活学习存在不少的困难,团队五人在当地较为困难的两家向他们提供帮助。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帮助村民采收土豆,包括地表上方土豆秧苗的拔除和清理,地表下方成熟土豆的收集。最后还帮助村民犁地松土。另外,还对村民家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充分了解,分别对学生们的疑难知识点和问题进行解答和专项知识的巩固训练。经过四天的答疑,学生们对当前的知识能更加熟练的掌握。其实农村对教育的重视态度比起城市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是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思想观念的落后,而是在于经济得不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教育就会随之进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是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潜在力量,实践团队充分重视教育工作,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图为队员为因病休学一年的学生补习功课。通讯员王泽燃摄。
图为队员走进田间地头,帮助有困难的村民采收土豆。通讯员梁欢摄。
团队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青年是建设社会的主力军,广大青年们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基层中去、了解国情、服务基层,本次活动就是让他们认识基层、服务基层、锻炼自己的有效途径。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段难忘的回忆,每个队员都有不小的收获。实践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从与基层人民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沟通中感觉到了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例子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队员们脱离了学校和父母架起的“保护伞”,在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体会生活百味,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恩爱护他们的学校、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