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跨海织梦队”赴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泉州木偶剧院进行社会实践,针对泉州提线木偶艺术与两岸关系展开“三下乡”活动。实践队通过参观非遗馆木偶展厅,采访路人,发布问卷进行调查,观看木偶戏现场表演,寻访木偶戏表演专家这些活动,深入了解泉州提线木偶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其在闽台关系中的价值。
参观非遗馆,探源泉州木偶戏7月9日上午,实践队成员来到位于泉州市丰泽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提线木偶展厅,参观木偶雕刻的手法、工具、材料,并欣赏了栩栩如生、各式各样的木偶雕像,加深了对木偶戏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传播现状的了解。
调查进行时,闽台木偶知多少7月9日,实践队成员分别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泉州木偶剧院进行路人采访,围绕提线木偶艺术和闽台融合,倾听群众的声音和想法。通过这样的采访,实践队成员感受到大家对提线木偶戏的喜爱以及对闽台融合的认同感。
此外,实践队成员同时在线上线下发布了有关“提线木偶在闽台文化融合的价值”的问卷,对此问题的社会认识现状进行调研,回收多份有效问卷,加深了对群众想法的了解。
线牵木偶舞,现场观看木偶戏7月9日下午,在泉州木偶剧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实践队成员近距离观看木偶戏演出。随着木偶戏演员们手上线的起起落落,木偶也惟妙惟肖地舞动,透过木偶的动作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着实栩栩如生。实践队成员感慨于提线木偶戏的神奇和有趣,加深了对木偶表演艺术的认识。
寻访传承人,闽台木偶同根源7月9日下午,实践队成员在泉州木偶剧院会议室对提线木偶表演家戴勋老师进行访谈,戴勋老师介绍了他学习提线木偶艺术的过程、提线木偶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海外传播情况、闽台提线木偶艺术的历史渊源、提线木偶艺术与泉州旅游的关系等内容。通过戴勋老师的介绍,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提线木偶艺术在闽台融合中的独特价值,这是闽台联结的重要精神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