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记忆。近日,我探访了位于宁都县梅江镇迳口村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深刻感受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所全面反映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军事纪念馆,占地面积达240亩,建筑面积5855平方米,展厅面积3450平方米。该馆自2013年12月23日投用以来,已免费接待社会各界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成为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步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广场,六根红色石柱矗立其间,象征着红军战士的英勇与坚韧。广场上的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革命领袖的雕像,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纪念馆建筑上方,“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纪念馆内,展品丰富多样,生动再现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壮丽画卷。序厅内的雕塑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关键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背后的浮雕则象征着五次反“围剿”的波澜壮阔。大型半景画《黄陂大捷》、《广昌保卫战》等,通过声、光、电等现代陈展手段,再现了战场的激烈与残酷,让观者仿佛置身于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纪念馆还展示了红军在反“围剿”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装备和文献资料等珍贵藏品,共计108件(套)。其中,“一部半电台”的故事尤为引人关注。这部残旧的电台见证了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从无到有的历程,正是依靠这部电台,红军在战争中掌握了重要的情报,取得了多次胜利。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宁都人民在反“围剿”斗争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面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宁都人民勒紧裤腰带,将食盐等紧缺物资优先供给红军,自己则喝起了“无盐汤”。这种“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军队的深厚感情和坚定支持。
纪念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地方,更是一个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宁都县积极利用纪念馆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宁都县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第二联盟体组织学生到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实地观看文物、照片和聆听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深刻感受了反“围剿”战争的艰苦和激烈,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此外,宁都县还在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广场举行了新发展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让新党员在重温党的历史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不仅是宁都县的一张红色名片,更是全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参观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历史贡献,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