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记忆 重温革命历史——参观杨立三故居活动报道
时间:2024-08-22 阅读: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无数曾经闪耀过的繁星湮没在尘土之中,就此沉寂,但是留在人民心中的一道道身影依旧闪耀着光辉,永远不朽。“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探寻着红色记忆,重温着革命历史。
近日,湘潭理工学院“茶韵润乡土队”前往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14日,队员们来到了这座见证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征程的杨立三故居,深入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革命历史的悲壮和崇高。
走进杨立三故居,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到了当年英勇斗争的恢弘场面。故居内保存着杨立三生前的居住场所、办公室和个人用品,展示了他为革命事业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在参观下,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杨立三的事迹和思想,感受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杨立三(1900—1954),湖南省长沙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后勤工作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军事财务专家。他在后勤方面有着卓越的天赋,在抗战中,他被毛泽东指定从事后勤工作,“立三同志,我们以后吃饭就靠你啰!”毛泽东曾对杨立三玩笑般说道。
在参观杨立三故居的过程中,该组成员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位革命先烈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长征途中,杨立三担任粮秣队长、保管处长,经六天六夜成功把病重的周恩来抬出草地;抗日战争时期,他参与八路军后勤管理工作,通过发展生产、扩大军工,与日伪进行经济斗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主持全军后勤工作,整合全军后勤体系,保障了三大决战的胜利。
杨立三鞠躬尽瘁,致力于新中国人民军队后勤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人民军队后勤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不顾病体,配合周恩来积极筹措,赴朝作战物资,解决运输问题,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杨立三把一生献给了新中国的后勤事业,直至1954年积劳成疾,在莫斯科病逝……当队员们看到杨立三事迹时深受震撼, 深深感受到了红色故居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力量,“我们要倍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传承红色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队员毛胜芝感悟说。
在这个历史的殿堂里,革命先烈的英勇豪情和无私奉献深深触动着每一个参观队员的心,我们将永远怀念杨立三前辈,传承他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秉持爱国爱民的情怀。新时代的奋斗者要守好红色财富,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养料,发挥红色文化强大的价值引领功能,为新时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茶韵润乡土队 来源:三下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