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理工大学社会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温州欧塑
- 瓯塑,浙江省温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瓯塑是流传于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一种传统塑作艺术,由中国传统漆艺中的堆漆工艺发展而来,因起源于浙南瓯江流域而得名。两宋时期,温州曾是传统漆 - 2023-08-22
- 浙江理工大学社会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温州皮纸
- 温州皮纸,史称蠲纸,唐代起即已列为贡品,是劳动人民以桑皮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一种手工纸。瘦金笔势迥超伧,纸敌澄心白似银。这是清代诗人戴文隽对温州蠲纸的赞叹。温州皮纸采用纯桑树皮为原料,纸质比较韧
- 2023-08-22
- 浙江理工大学社会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南京云锦
-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如今只有云
- 2023-08-22
- 宣家乡地域文化,唱响红色经典
- 2023年6月2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实践团队“河清海晏,逢盛世,正青春”在学校指导老师于耀平的带领下,在泰州市望海楼开展了暑期实践。
- 2023-08-22
- 访聚中高端企业 擎画财税数字化蓝图
- 为了深入研究企业数字化现状以及政府的数字化治理,南京财经大学“数字财税”小队前往南京部分中高端企业开启暑期调研和采访。
- 2023-08-22
- 寻访桂东社区,探索多元生活
- 2023年7月初 — 在全国上下老旧小区翻新改造热潮永动的大背景下,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2021级学生张义航、高园园、罗昀嘉、黄芦萱、唐鑫雨、王畅、张荣芳、潘文博、王莹莹和向芷夏组成的“走基
- 2023-08-22
- 三下乡|践行青春使命 助力振兴蓝图
- 为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随嵙筑梦”实践团队于8月4日前往山东省禹城市李富苑屯村开展以“振兴乡村,共建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 2023-08-22
- 杭师大马院薪火宣讲团:悟劳模精神,做时代青年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把劳模精神装进青春梦想,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宣讲团成员走进杭州市桐庐县,对西武山村党支部书记、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 2023-08-22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三下乡:宣讲防溺水防中暑,走进中小企业
-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为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是宣讲安全知识的重要平台。2023年7月25日,正值盛夏时节,“清风鸣爱,情满七月”志愿实践团赴合川七彩虹新材料公司
- 2023-08-21
- 人科学子三下乡:“八一”关怀送温暖,学子步履争向前
- 志愿实践团通过花园村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该村共有老党员、退伍军人6人,张光文老人便是其中一位。老人今年85岁,在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随后入团入党,先后在重庆11个县和湖南的公安部队中看管犯
- 2023-08-21
- 人科学子在行动:情暖七月,润泽童心
- 7月24日上午,为乡村教育事业助力振兴,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清风鸣爱,情满七月”志愿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街道花园村并联合当地社区团支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该实践活动主要为在
- 2023-08-21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传温暖力量,振乡村文化
- 7月24日下午,为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清风鸣爱,情满七月”志愿实践团和花园村村委会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希望在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座座夏日里的暖心之桥。活动以一对
- 2023-08-21
- 人科学子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播撒教育之种
- 7月27日上午,为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清风鸣爱,情满七月”志愿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街道花园村举办“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通过和花园社区团支部联合开展辅导留守儿
- 2023-08-21
- 寻味古韵滁州,助力滁味永生
- 2023年8月6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21级一行6人(葛兆祥、刘璐璐、韩瑶、李雨婷、陈慧敏、徐浩然)组成赴滁州市寻味文化实践小分队,利用为期一周的时间,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 2023-08-21
- 走进十国使馆,践行一带一路,助力乡村振兴
- 实践团队通过于驻华大使馆发表演讲、对话大使和实地调研等方法领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成就。并结合成就进行中国故事,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三个层次分析,讨论“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的关系,“一带一路
- 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