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我们背起行囊,带着专业所学知识,和队友顶着七月的骄阳,踏上了前往六安金寨的火车,去“三下乡”,前往大别山里的“小延安”——汤家汇。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并争取在这短暂的时光中能成长起来,增多见识,学一些书本学不到的东西。短暂的一周下乡活动,让我获益良多,它时刻铭刻在我心中,成为我以后人生道路中的一般默默的力量。 此次三下乡活动我们于出发前半个月就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从前期的活动策划、材料准备、一直到踏上征程并顺利完成任务,无不凝聚着我们团队队员的心血,虽然有时挺辛苦的,但我们乐在其中。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开展了传承岐黄精神、红色之旅遍乡村和助力乡村振兴三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宣扬了中医药文化,并了解了汤家汇中医药的发展现状,同时学习了金寨大别山区的红色革命文化,并且了解到了当地大别山区的产业发展情况。
活动一:传承岐黄精神,宣传健康生活
7月5日这天,我们兵分三路,走街串巷,深入村民家中。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健康状况,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健康生话的谒望。通过宣讲中医保健知识,我们让村民们认识到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传播了知识,更传递了关爱。 在为老人提供推拿手法和驱蚊香包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和信任。他们的笑容,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同时,我们利用所学的中医药知识,向当地居民宣传中药材资源,如金寨石斛和大别山的葛根、灵芝等。
通过这两天的走访,我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医药知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医药为更多人带来福祉。同时,乡村振兴离不开健康保障。我们要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健康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合作的力量无穷。此次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为传承岐黄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活动二:红色之旅遍乡村,党史精神传万家
三下乡活动的前两天,我们先是拜访了汤家汇的许多红色革命旧址,如赤城县邮局邮局、红军银行旧址、易氏祠(少共豫东南道委旧址)、接善寺(豫东南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在村官的详细讲解下,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当年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奋斗和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艰难竭蹶的发展历程。这些活动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信仰,激发了爱国情怀。我们将把红色精神带回乡村,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随后,我们来到了万千剧场,参观了了以以金刚台地区爆发的立夏节起义为原型的话剧«立夏»的表演场景。经了解,该剧场是利用科技让红色文化与现代化全方位互联,体会革命者草长莺飞般的革命激情,感受金寨县共产党人杜鹃啼血般殷切追求的初心和使命,并由此提供了乡村振兴“互联网+”的新思路。
活动三:凝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在三下乡最后两天,我们走访了茶园、茶厂和中药材灵芝基地,了解了当地的产业发展状况。
在与茶农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茶叶种植的技术要点和加工流程,也感受到了茶农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然而,我们也发现,茶叶产业在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不足。通过与村支书的交流,我们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了“乡里乡亲代言”等的活动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茶农们增收致富。
其次,在灵芝文化馆,我们被灵芝的神奇功效所折服。管内负责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灵芝的种类、种植技术和市场前景,并展示了各类灵芝。我们认识到,中药材产业不仅是传统的继承,更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完美结台。针对灵芝基地的发展,我们提出了加强科研投入、拓展销售渠道等建议,希望为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此次活动,与村支书的交流让我们对乡村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村支书分享了他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挑战,我们也坦诚地提出了我们的看法和建议。这种双向的交流让我们认识到,青年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动力,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总之,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我们明确了中医药文化之于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宣扬了红色革命信仰的延续,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夯实专业知识,宣扬中医药文化,坚守中国红军的历史文化,关注乡村振兴,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共同书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