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调研,数据下的鲜活生命
时间:2024-09-01 阅读:
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任何一段生命都会收获一个故事。这次暑假是我上大学以来参加的第三次三下乡活动,每次参加都有不同的感受。一直以来,我总是将自己的精力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读书、去运动、把志愿的热情转变成热爱,所以一切都那么值得!2024年7月4日至13日,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务润疆”三下乡实践调研团积极响应校团委指示精神,发扬“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优良校风,深入兵团一师各个连队,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调研连队水务发展现状,为兵团成立70周年献礼,助力乡村振兴。7月4日,我们踏上了一场漫长的调研之路,在这次征途中,收获了感动,收获了自信,收获了实践的技能,收获了一份有一份的热爱和成就,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一个由理科生组成的团队,成员们调研之前一直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讨论供水率多少、达标率多少数这些据,到了乡村才能感受到,数据和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居民们不是数据,而是鲜活生命。大学之教育,不仅要读书、增长知识、明晰事理,更要联系实际、具有人情味儿,否则就会言论浮乏无根。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入到居民家中,去聆听他们的故事,记录十年来的发展,感受着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淳朴热情的居民,团队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调研,需要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和水样采集工作,不拘于一团一连,所以除了去宣讲的连队,并没有提前通知,居民们也不知道团队的来历和目的。当我们走进村子,在村民面前拿出学生证介绍自己时,他们显的格外热情,相信着我们可以把他们的诉求传递到负责人员那里,给我们讲述着十年来的发展,不仅仅是水,还有他们的生活变化,热情的邀请团队成员留在家中歇息,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背后学校的影响力,在南疆,塔里木大学的名声和口碑在老百姓口中是极佳的,所以对于我们这些胡杨学子,他们也非常热情的对待我们。我们在走访村庄后,一份责任感就涌上心头,身为水建学子,学的是造福民生的专业知识,受的是扎根边疆,坚守南疆的高等教育,我们意识到,确实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去守护,我们在这里才能最大的发挥大学生的作用。
村民生活条件不佳,我们走进第一户村民家中,家里是泥土路,只有一条窄窄的砖,老奶奶听不懂我们说话,比划之后以为我们是来借水的,要去屋内给我们倒水,无力也没有什么家具,只是简单的一张床和一个做饭的地方。类似这样的居民不止一家,但是经过交谈,他们都积极乐观,热爱生活,从他们嘴里轻飘飘说出来的一句话,就让队员匪夷所思,虽然有同学也在农村居住,但内地的大多农村已经和城镇没有区别了,看到这景象,还是心中难受,他们的智慧也是让我们折服,原子里的水管没有水龙头仅仅是折一下,套上半个瓶子即可止水,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不论生活多么艰难,不论前途多么坎坷,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要勇敢去面对,积极想办法,在大学期间,刚开始学习的就是心理和思想道德,就是要教会我们正确的看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用辩证法的思想去看待问题。作为理科生,之前一直习惯性的认为数据是第一位的,80%就是良好,90%就是优等的,而像饮用水这些民生问题,就是要一个不落,要去关注那数据剩下的极少数,努力的中重点也是那些极少数,只有这样,达到全面达标,全面合格,才是真正的发展,在学习工作中也是,不能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要去勇敢尝试未知,去挑战,通过不断的磨砺,来使得自己进步,更加完善。
水务调研,调研数据下,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勤劳乐观,热爱生活,充满智慧。记录本上每一页都是一种生活状态和态度。在整理材料时看到这些,很难不动容,一个专业有一个专业的使命,一次三下或许不能改变使命,但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与三下乡活动了,我希望通过不断地累加,让这里的环境发生改变。团队成员也希望尽绵薄之力,把农村饮用水现状呈现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关注这个群体,关注这个民生问题。
作者:韩亚冰 来源:塔里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