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家村,这座位于陕西韩城的千年古村落,以其古朴的建筑、精美的石刻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被誉为“民居瑰宝”和“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活化石”。在这个金秋七月,我们一行人怀揣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踏上了探寻党家村非遗文化传承之路的征程。
**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瑰宝**
漫步在党家村的石板巷道,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年代。古老的四合院建筑错落有致,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处处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韩城花馍展览更是让我们领略了传统艺术的魅力,精美的服饰、独特的道具、悠扬的旋律,都让我们陶醉其中。
然而,在这座千年古村中,我们也看到了非遗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一些传统技艺学习成本高、周期长,年轻一代缺乏学习兴趣,导致传承人越来越少。一些古建筑、古石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的风险。
**传承的艰辛与坚守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党家村积极探索活化利用之路。他们引入了“韩城婚俗”、“韩城锣鼓”等非遗文化体验项目,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建立非遗工坊,为传承人提供学习和展示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
在与非遗传承人的交谈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传承技艺,只为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这种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乡村振兴与科技的力量**
作为农林类高校的学生,我们不仅关注非遗文化的传承,也关注着乡村振兴的进程。在党家村,我们了解到当地正在大力发展苹果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量和品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这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学以致用、服务乡村的决心。
**责任与使命:当代大学生的担当**
非遗传承,任重道远。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我们可以通过参观、体验、学习等方式,了解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乡村振兴,将自身所学知识与乡村发展相结合,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可以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和环境整治,提升乡村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品质;我们可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提供各种帮助。
**展望未来:共筑文化传承之路**
非遗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对非遗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非遗传承机制,为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企业可以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非遗文创产品,让非遗文化走进日常生活。学校可以开设非遗课程,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从小培养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筑文化传承之路,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