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心得

田埂上的思政课:在乡村实践中触摸振兴脉搏

时间:2025-07-17     阅读:
  2025年6月29日起,伴随着阵阵热浪,跟随江西中医药大学“悬壶青年”社会实践队,我开启了为期4天的三下乡活动。
  窗外景色变换不停,高速、国道、乡道,团队一步步深入,最后抵达了丰城市淘沙镇——范荩将军的故居。初次认识范荩将军,还是在《聂荣臻回忆录》中,聂荣臻将军那“出色的团长”、“忠诚的共产党员”的评价,对我而言还是一个遥远的符号。然而,当双脚真正踏上后坊村的土地,从实践站一步步走向那座静默的将军墓时,书页上的名字骤然有了血肉和温度。
  书记介绍道:“范荩将军北伐战争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军南下途中,却被迫返乡务农三年。其间廉洁自守,常为贫苦乡民发声。而后复出后,又参与了一个个重要的战役,在1938年9月身中数弹殉国,时年39岁。”烈日炎炎,我们心中却一阵凄凉,范荩将军起伏的一生挡不住他一心为国的赤肝忠胆,赋闲在家也掩盖不住范荩将军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每每念及范荩将军,总会让人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站在将军长眠之地,触摸那段并不久远却惊心动魄的历史,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连接,一心关爱百姓、一生为国奋斗的品格,是我们这个时代仍应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我也将以此为念,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信念,为人民健康服务,赓续将军的精神血脉。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除了范荩将军,还有许多闪耀的名字和故事。正逢中国共产党建立104周年,我们站在康克清故居门前重温入党誓词,周围人潮涌动,我们面对党旗、举起右拳、目光如炬、抬头挺胸。烈日当空,仿佛百年前同样炙烤着理想与信念的温度;拳头仿佛承载着康克清等先辈们当年那份沉甸甸的、为信仰不惜一切的决绝。随后,我们又踏上兰田村的红色之旅。跟随当地志愿者的脚步,从革命纪念馆到兰田革命广场,磨损的军帽、泛黄的信笺、简陋的武器都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浴血奋战的历史,志愿者深情的话语也流露着浓浓的乡情。万安似乎真的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赤诚刻进了大地,这是一种深植于乡土、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自觉与精神传承,它不是外来的灌输,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乡亲们口口相传、代代赓续的精神底色。
  告别红色纪念馆,带着尚未平复的心绪,团队驱车赶往了万安县,参观了五丰镇的棉津卫生院。五丰镇是著名的“热敏灸小镇”,棉津卫生院更被列为了当地的热敏灸体验站。进入卫生院后我便闻到了阵阵艾香。诊疗室内,一张张热敏灸的床位“座无虚席”。温通经脉、行气通络、拔毒泻热,“小艾条灸出大健康”的理念,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走出卫生院,艾草的余香似乎还久久未散,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艾灸这样简便验廉的传统方法,往往能四两拨千斤,撬动“大健康”的格局。这种既简便又实用的传统疗法,不仅是解决基层医疗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生动体现。
  午后,我们刚踏入万安县的山香圆叶种植示范基地,便有一股凉风袭来。询问了当地负责人后,才知道原来山香圆叶采用的是“林下种植”,高高的竹林是天然的屏障,清澈的泉水沿着沟渠滋养着山香圆叶。抬头望去,林木葱郁,为山香圆叶撑起一片半阴半阳的“天幕”,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山香圆叶。我忍不住俯下身,轻轻触碰那些翠绿油亮的叶片。它们安静地生长在树荫与阳光的交界处,汲取着甘冽的山泉,那一刻,我触摸到的不仅是植物的生机,更是一种根植于土地的生存哲学与振兴路径。
  而下午在西元村的入户普查,对我来说,不只是简单的你问我答,更像是心灵的交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地就是脱贫户王大爷。路上,我们带着血压计、AI舌诊仪和养生资料走向村民家中时,村委便向我们提起了脱贫户王大爷家,他激动地讲述着王大爷为了脱贫而付出的努力,而进入王大爷家中后,王大爷热情地与我们交谈,言谈间流淌着对村委、对政策的由衷感激,听他说起生活好了,身体也硬朗了,那份由衷的喜悦,是任何汇报材料都无法承载的生动。告别时,王大叔紧紧握住我们的手,那份粗糙而有力的温暖、那句“欢迎你们下次再来”,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夜幕降临,位于万安县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门口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则为我们描绘了中医与生活融合的另一种可能。茶饮氤氲、艾香缭绕,推拿义诊与中医体验区交织出别样的人间烟火气。医生们为前来求诊的居民辨证施治,队员们端出自己亲手熬制的乌梅山楂茶,为酷暑中的夜晚带来一丝清凉和一份关怀。那一夜,我真切感受到:中医并不只属于诊室与药房,它同样可以成为百姓生活中的慰藉与陪伴。行走在赣鄱大地的田埂与村落间,我深刻领悟到读懂中国,必先读懂乡村;服务人民,必先扎根泥土。短短四日三下乡,已化作我心中不灭的灯火——照亮来路,提醒我铭记这片热土上先辈的牺牲与百姓的期盼;更指引前路,赋予我以更坚实的信仰、更炽热的情怀,给予我力量,让我背负起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脚下的路或许漫长,但怀揣着这四日收获的感动、思考与力量,我愿成为那燎原星火中的一束微光,为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贡献自己虽小却坚定的力量。
 
作者:钟诗颖     来源:江西中医药大学“悬壶青年”社会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心得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