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七月,随“橘井”团队深入黄山腹地,在歙县粉墙黛瓦与黟县云海松涛间,亲历中医药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深感岐黄之术在乡村振兴中的蓬勃生命力。
一、文化为脉,激活新安医学基因
踏入歙县新安医学文化博物馆,《名医类案》的泛黄书页与青花瓷药罐静述千年医脉。我们重走“新安医学文化寻根之旅”,在名医故居与道地药材园中设计沉浸式体验项目:于百年油坊目睹茶籽淬炼成金油,以中医“通络之理”解读木榨工艺;在非遗工坊手制驱湿药浴包,将茶麸、艾叶、老姜变废为宝。古法与新知的碰撞,让游客在抓药秤起落间触摸活态传承的脉搏。
二、生态为基,赋能道地药材价值
黟县负氧离子浓度高达4072个/立方厘米的青山绿水,不仅是康养旅居的天然画布,更是“歙五味”的孕育沃土。我们跟随药农攀爬杞梓里镇陡坡,采贡菊、辨黄精,记录“一朵菊花富一方”的产业密码。调研中发现,当地正推动药材种植标准化,开发贡菊精油、黄精胶囊等深加工产品,以电商讲好“道地故事”。当药香融入“雅居民宿”的窗景与“四季塔川”的茶席,中医药成为撬动生态红利的金色杠杆。
三、服务为桥,贯通健康旅居场景
在徽州古城义诊现场,银针艾烟与灯火人潮交织。我们协助专家为游客提供体质辨识,将推拿手法教学嵌入非遗漆扇制作体验;于紫霞食疗街品鉴黄芪土鸡汤,解码药膳配伍智慧。更见证黟县“中医阁”扎根村卫生室,名医工作室年均接诊4000余人次——艾灸的温热从古村落卫生室弥散,成为“全域愈心”最温暖的注脚。
四、多元业态,共绘康养新版图
潜口镇“太极书院”的晨练身影与青春谷森林疗愈村的冥想课堂,昭示着产业融合的无限可能。我们参与设计“全龄康养”产品线:为青年策划太极禅舞轻康养班,替长者定制生物养发套餐;在“端午药香市集”中,将油坊食疗手札里的麻油葱白方转化为文创产品。当花海音乐会遇见中医适宜技术展演,文旅的“流量”正转化为健康的“留量”。
七日调研,一场中医药与旅游的“双向奔赴”。黄山以山水为纸,以药香为墨,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健康金山”的答卷。作为杏林学子,我愿做一粒种子,将新安医学的根系深扎乡土,让“橘井泉香”润泽更多康养旅居的新图景——因为真正的振兴,是让千年智慧活在游客舒展的眉宇间,种进百姓富足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