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心得

安徽中医药大学“星火队”赴亳州市药王村三下乡实践纪实

    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七月的亳州大地,暑气蒸腾却掩不住药香弥漫。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星火队”的15名师生,带着专业知识与赤诚之心,奔赴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开启了为期五天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因“药王”华佗在此采药济世而得名的村落,既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星火队员们以“传承岐黄薪火,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在这片浸润着药香的土地上,书写了一段难忘的青春篇章。

  同心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空地上,几张诊桌一字排开,队员们刚支起“安徽中医药大学义诊服务点”的横幅,就被闻讯而来的村民围住。队员们身着白大褂,在中西医结合学院李教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为村民测量血压、把脉问诊、开具药方。78岁的赵奶奶患关节炎多年,队员房家泰仔细为她检查,一边推拿穴位,一边讲解日常养护知识:“奶奶您试试这个“五禽戏”里的动作,每天做十分钟,对膝盖有好处。”她边说边示范,老人跟着比划,脸上露出笑容。带队的张教授则在一旁指导辨证施治,遇到复杂病例便现场教学:“看这舌苔偏紫,脉沉细,要兼顾活血化瘀与温阳散寒。”除了现场诊疗,队员们还挨家挨户走访行动不便的老人,为独居的李奶奶检查血糖,留下常用药品和健康手册,“你们就像当年的医疗队,把关怀送到了家门口。”李奶奶握着队员的手,眼里泛起泪花。

  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亳州的中医药产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带着这个问题,星火队们深入合作社、加工厂和电商直播间开展调研。走进村里的中药材加工厂,烘干、切片、包装等流水线井然有序,工人们正将炮制好的亳菊装箱发往全国各地。"村里80%的农户都种药材,加工厂让我们的药材增值了三成。"驻村第一书记告诉队员们,药王村正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调研结束后,队员们整理出万字调研报告,提出"发展中医药研学旅游""开发药食同源产品"等建议,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正如队长在总结会上所说:"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像中药材扎根土壤一样,在实践中找到适合本地的生长方式。"

  为了让中医药文化走进青少年心中,队员们在村小学开设"小小药农"体验课。孩子们跟着队员认识草药标本,学习制作中药香囊,在趣味游戏中了解"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五年级的王梓涵捧着自己缝制的驱蚊香囊说:"原来我们村种的这些草,都是治病的宝贝!"队员们还协助村里整理中医药文化墙,用漫画形式展现华佗在亳州行医的典故,让古老的药乡故事以新的方式传承。

  实践期间,队员们还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听他们讲述药王村的变迁故事。在革命旧址前,队员们重温入党誓词,深刻体会到“同心”二字的分量。“老一辈用热血换来的安宁,需要我们用专业守护。”队员付长平在实践日记中写道,“乡村振兴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健体魄、强精神,这正是我们中医药学子的责任。”

  车窗外,夕阳为万亩药田镀上金边,空气中的药香似乎更醇厚了。星火队的实践虽已落幕,但那些在药乡播下的健康种子、传承火种与青春希望,必将在时光里生长,成为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的璀璨星火。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心得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