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心得

湖北医药学院“碧血丹心”志愿队下乡普及急救知识,守护儿童安全

    时间:2025-09-06     阅读:
    来源:湖北医药学院碧血丹心社会实践队
7月3日,湖北医药学院“碧血丹心”社会实践队前往湖北省十堰市柳陂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守护童年安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的急救知识培训课程。作为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课程意在把实用的医学知识引入乡村校园,增强中小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巩固乡村安全防线,以实际行动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聚焦乡村实际状况,传播急救相关知识
柳陂镇位于山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孩子缺乏基本的急救常识。面对突发意外,能否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措施,往往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为此,实践队紧扣“基础、实用、易学”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情景模拟、互动实操等方式,确保孩子们真正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
实践队队员周正阳担任主讲。他从孩子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切入,提出“如果跑步时摔伤了怎么办?”“被烫伤后第一件事要做什么?”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他用“包扎不只是打结,更是关键时刻的守护神”这样生动的话语,迅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也点明了急救知识的本质——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能力。
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气氛热烈
在理论环节,周正阳摒弃了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巧妙地利用图片、短视频和实物教具,逐一细致地讲解了常见外伤类型、包扎材料分类以及不同部位包扎的要领等知识。他以手臂骨折和头部擦伤为例,生动演示了如何使用绷带和三角巾进行初步固定与保护。其语言风趣幽默,比喻形象生动,使得孩子们全程专注聆听,不时发出惊叹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图为课上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李佳仪 供图
随后的实操训练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谁愿意来做我的‘小模特’?”周老师话音刚落,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举手响应。一位男生主动走上台,扮演“伤员”。周正阳一边熟练操作,一边详细讲解,从手部的“8字包扎”到头部的回返式包扎,一步步拆解动作要领,特别强调了松紧适度和结位避开伤口等关键细节。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包扎演示。李小溪 供图
分组实操训练,孩子变身“小救护员”
在队员的引导下,孩子们被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进行包扎练习。队员们穿梭于各小组之间,逐一纠正手势并提醒注意事项。孩子们神情专注,尽管动作略显生疏,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认真,绷带在他们手中逐渐变得“听话”。每当完成一次包扎,他们都兴奋地展示自己的“成果”,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我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包扎,今天终于自己学会了!”“如果以后同学受伤,我知道该怎么帮忙了!”孩子们热烈交流着课堂上的收获,言语间流露出自信与喜悦。练习结束后,表现积极的多位同学还获得了实践队精心准备的小奖品——急救包、医用胶带等实用物资,以此激励他们持续巩固所学知识。

图为孩子们分组进行包扎训练。李小溪 供图
引入CPR科普,播下生命教育的种子
除了创伤救护之外,实践队还简要普及了心肺复苏(CPR)的基本知识。周正阳特别强调了“黄金四分钟”对心搏骤停患者的至关重要性,并现场演示了胸外按压的动作要领及正确频率。尽管孩子们年纪尚小,尚未完全具备实施成人CPR的身体条件,但此类启蒙教育有效提升了他们对生命救援的认识,树立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演示CPR。李佳仪 供图
赋能乡村教育,助力健康未来
柳陂镇中心小学的教师们表示,这类课程对乡村学校具有深远的意义。“许多孩子属于留守儿童,平时祖辈的监护力度有限,因此学会自我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还激发了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校长也对此次培训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希望未来能够与实践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持续开展医学科普、健康筛查等一系列活动。
湖北医药学院“碧血丹心”社会实践队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多次深入省内乡村和社区,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服务活动。本次急救培训如同希望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播下关注健康等价值观,为乡村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基层急救短板的补齐贡献了高校的智慧与青春力量。未来,该实践队将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扩大服务范围,采取“走进一所学校、带动一批家庭、辐射一个社区”的模式,助力提升基层民众的健康素养与应急能力,为“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目标注入新的活力。
通讯员:周正阳
三下乡心得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