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心得

兰理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脊兽的传承与发展困境

时间:2023-08-03 关注:

兰理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脊兽的传承与发展困境

       2023年7月14日,兰州理工大学“逐梦冀县”实践团成员抵达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永安村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脊兽方面的调研和采访工作。在来之前,我们了解到于2006年,甘谷脊兽制作技艺被省政府列为甘肃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甘谷脊兽第四代传承人张云中、张启云等不断扩大制作规模,收徒带徒传授技艺,带动村民以此为业,通过脊兽制作走上了小康之路,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不谋而合。
_b7efa05aa3422f23502a797a2f4dd247_-613158866_mmexport1690990487913.jpg
图为非遗传承人制作的脊兽工艺。通讯员:连璐虹 摄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团队走访了永安村了解瓦片的制作流程和发展史;通过采访大学生返家乡继承祖辈手艺,了解传承非遗的困难;体验烧窑制作瓦片体会手艺人的艰辛;拜访脊兽制作大家王师傅,观摩并简单参与脊兽制作等。
_-89461453_IMG20230717180046_1689588048000_xg_0.jpg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村内老人。通讯员:刘永强 摄
       到达永安村后,我们注意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烧制砖瓦的设备:窑、模具、炭等等。我与当地村民聊天时了解到砖瓦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一部分年轻人能够扬帆起航,通过直播等方式将产品卖出去,但是老一辈的人对互联网并不是很了解,不能利用互联网来拓宽销路;再者由于机器化的生产普及,人们从价位和便捷度考虑更偏向于寻找机器制造,手工制造砖瓦虽品质好,但是价格和产量以及知名度无法保证,受到冲击较大,面临的挑战也大。对于该问题,当地可采取电商经济,集体培训,统一当地的砖瓦质量,再通过电商将砖瓦统一销售,解决当地老一辈人无法享受互联网红利的问题。同时当地砖瓦产业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外出务工上学居多,手艺传承发展受限,需提高该产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A61425BF79126094E87AAF3B0F167267.jpg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烧窑过程。通讯员:王明晟 摄
       在当地县委和村委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当地大学生返乡创业,以个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家乡发展的张师傅。我们对张师傅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张师傅提到这份非遗技艺需要有人来传承,他想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让这份技艺走出大山,走出乡村,走向全中国。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张师傅对古旧砖瓦非遗传承的决心和坚守,也看到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凶猛势头。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e8099b542d807a3daa6f3bb82263310.jpg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返乡大学生。通讯员:连璐虹 摄
       在来到永安村之前,我不了解脊兽,也不知晓脊兽的用途,只觉美观。在长达七天的走访和调查后,才知道是自己过于肤浅了。师傅们告诉我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一般是以仙人骑凤排头。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我也确实在张师傅的脊兽制作作坊里看到了仙人骑凤,还看到了狎鱼、獬豸、狻猊等脊兽,堪称巧夺天工。我们在了解了脊兽制作工艺和样式后,我们决定去实地观察脊兽的用处,我们深入到各家各户,去观察脊兽的用途:首先它能保护建筑,放置脊兽的位置是屋顶与山墙相接的枢纽,用脊兽密封,防止雨水渗入建筑主体;再者它还具有象征意义,古人认为气吻可以喷水下雨,所以把它的形象放在屋顶正脊的两端,祈求这位雨神能为人们消灾灭火;再者还能化屋顶,脊兽的安置,使整个建筑的造型既刚毅又富于变化,达到了庄重与生动的巧妙结合。脊兽的用处也可以用在文物修复,了解后我才深刻意识到,脊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很大的存在。
_01a9adc3b71af9b195dce274f0949752_1775830261_IMG20230717161117.jpg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委会合影。通讯员:连璐虹 摄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然结束,但它带给我的影响却远远没有停止。社会实践是我们从校园迈入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也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参与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让我收获颇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非遗传承者,为保护和传承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也将积极参与以后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通讯员:连璐虹)
 
作者:连璐虹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逐梦冀县实践团
三下乡心得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