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我们开展了“文旅促尼山,乡村振发展”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了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以‘孔’促‘发’”小队,一起走进山东省曲阜市鲁源新村进行参观调研。在此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感悟和启发。
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抵达了尼山圣境景区,一行人,向着一个点,开始了此次实践之旅。鲁源新村坐落于尼山圣境旁,一排排整齐的别墅,一条条干净宽敞的路让人印象深刻,不禁感叹不愧是有名的“别墅村”。
首先,我们参观了鲁源新村的村貌,村民住的都是别墅式庭院,并且村庄各庭院都会有一套量身定做入户楹联,楹联内容大多是修身齐家、敦亲睦邻等儒家优秀美德。
随后我们采访了当地村民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从中得知,文旅结合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鲁源新村也由此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为进一步的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除了别墅群,村子中还建设了群众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展馆、尼山书屋等功能区,不仅提供实际的服务,同时也在精神层面宣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自从新村统一规划建设后,村民不再需要外出打工,而是可以留在家中经营民宿,可以在景区找到合适的工作,也让很多家庭得以团圆,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显著提升,当地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中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氛围,就是成功的真实写照。
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鲁源新村的成功建设让我们看到了以优秀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无限可能,为其他像鲁源村一样的文化古村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乡村振兴始终在路上,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让古村焕发了新光芒。
我们这几天短暂的社会实践,用快门的瞬间记录幸福时刻,用绚丽的色彩描绘乡村之美,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用专业知识帮助村民。乡村振兴不止有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感受到的……这些不同的风景,都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山野与梦想。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们收获颇多。我们了解到了当地悠久的历史、新科技带来的便利,学习到了“济世为民,两袖清风”的廉洁精神,收获了村民最美的笑容、与小朋友之间最纯真的友谊。也结合我们的专业特色,对当地进一步发展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以民为本,百姓不开心的事坚决不做。正是因为上级领导对于村民的利益看得很重,才会付出很大代价来发展带动经济,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地经济才能发展长远。只有让百姓幸福起来,乡村振兴才是真振兴。
鲁源新村不仅是一项重大的乡村建设工程,更是曲阜市探索乡村振兴模式的生动实践。“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这里生动体现;乡村环境治理、社区营造等工作深入实施,乡村治理更加科学有效,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鲁源“归雁工程”成效显著,越来越多的有想法、有情怀的青年人才在这里创业创新,青年的“创新指数”将不断映照鲁源的乡村振兴之路。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选择绕道而行,也可以选择迎难而上,我们毅然选择后者。这个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将远大理想种到土地上,将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份微小但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