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泾水荡英魂
时间:2023-08-21 关注:
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号召,缅怀革命先辈、弘扬革命文化、赓续革命精神血脉,2023年7月20日,我们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赴泾县实地考察红色革命景点实践小分队”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云岭乡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和新四军军部旧址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暑假实践活动,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前行力量。
通过这为期一个星期的泾县实地考察生活,我们团队感受颇深。
这一次的实践体验使我们团队成员对革命文化对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刻认识,也使我们对文化传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泾县红色景点,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在泾县的每一天我们也都会有不同的感想、不同的感受。在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胜地,我们小分队切实学习和了解革命文化,认识到了先辈们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为了继承和发展革命精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我们以身作则,同时不断加强对我国的文化自信。先辈们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像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声声谆谆的教诲在我的人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我们真正的看到了“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办园宗旨,坚持以“培育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为己任,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有组织的集体活动,给予免票参观,注重社会效益,立足教育后人,取得很明显的效果。
陵园不仅成为社会各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更成为泾县乃至全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之一。舍生忘死、勇敢、为民服务的烈士,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岁月静好。
通过为期一个星期的泾县实地考察,我们不仅在实践中了解了历史,而且学到了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知识。此外在这次实践中,据自己亲身所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使我们无论对人对烈士前辈们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当代大学生,在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永远呆在学校,我们会走出去了解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即便你活着,可如果没有人记得你,没有人回应你,你会觉得自己不存在这世界,但一个人即便死去,所有人都记得,那他依旧活在这世上,所以说世间多数人想要的是那些能够证明存在的东西,比如世俗的成功,这会让别人肯定你,我们终极一生都在寻求个人的价值。那些烈士前辈们将会被我们这些后辈们牢牢记在心里。
另外,几天的实践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此次活动,如果只是单人开展,没有大家的配合和支持,是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很多工作需要的是每个人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所分歧,因为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回望过往历程,眺望远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更应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奋斗,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积极学习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再尊重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李欣屿 来源:滁州学院赴泾县实地考察红色革命景点实践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