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时间:2023-09-14 关注:
百年中国,风雨兼程,无数革命先驱的血肉建立了她;泱泱华夏,绵延千年,无数仁人志士的生命捍卫了她。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我们亦不能忘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为了更好地领悟革命先辈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学院西安党史精神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于2023年7月18日前往西安革命纪念公园进行参观,了解“二虎守西安”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发生过程以及其历史意义。
革命公园始建于1927年3月,是为纪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西安守城死难军民而修建的,是西安城墙内面积最大的一处革命旧址。公园景色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园内有一座高大雄伟的毛泽东主席雕像,雕像后面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十分美丽。谁能想象,在百年前的这里,却上演着一场枪林弹雨的守城之战?
园中有革命亭,为八角飞檐攒尖三滴水仿古建筑。楹联上有当年杨虎城将军题写的对联:“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这也正是这位将军一生的写照。1927年,北洋军阀刘镇华率10万镇蒿军围攻西安。此时,守城将军李虎臣的手下仅有五千兵力。西安是西北革命的根据地,若再次被刘镇华占据,将不利于广东革命军北伐,也会给地方与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在危急时刻,那位忧国忧民的将军当机立断,杨虎城将军与李虎臣等人制定了“固守西安,策应北伐”的方针,安排了全面的军事部署,坚守西安。守军1万余人一律取消原有番号,改称“陕军”,喊出“坚守长安,誓歼嵩匪,完成国民革命”的口号。在杨虎城、李虎臣两位将军的带领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在硬生生坚守西安长达八个月之后等到冯玉祥将军回国,解西安之困。于是,八个月的坚守终于落下帷幕,这便是历史上的“二虎守长安”。
园中有东、西大冢,分别安葬守城死难的男、女尸骸。在守卫战中,城中军民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围困期间,城内粮食短缺,疾病肆虐,因战争疾病死亡的军民达5万余人,占西安城市四分之一的人口。一座城在短短八个月里,就减少了四分之一的人口,这是何等得惨烈?为纪念守城死难军民,1927年3月,于右任先生、冯玉祥将军带领西安各界人士在皇城东北区域负土筑冢,修建东、西大冢,分别安葬守城死难的男、女尸骸。三座石质纪念碑分别位于男冢、女冢之前,记录着公园建立的历史,庄重而肃穆。
西安革命公园如今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是革命纪念文物的保存处,也是民众散步、聚集的地点。隔着世纪光阴,先辈们与我们一起,见证着如今的国富民强、盛世太平。
在革命公园的门口,树立着杨虎城将军的题词“继续坚守西安,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这是杨虎城将军的内心写照,也是数万革命烈士的真实写照。国家危难之际,总有人挺身而出,舍生取义。他们用生命换来如今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大的中国,他们为国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后人。而身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青年的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展望中华民族未来发展之路,继续为祖国拼搏、奋斗!
作者:蔚叶子 来源:三下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