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拓展与重塑。近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心传千载,非遗映红魂”社会实践队在济南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济南陶塑非遗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碰撞所产生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的思考。
走进济南陶塑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手工技艺盛行的年代。著名陶塑艺术家王令涛老师以他那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我们展示了济南陶塑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令我感动的是,王老师并没有止步于技艺的传承,而是将红色文化巧妙地融入了陶塑创作之中。这种创新不仅让古老的陶塑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也让红色文化以一种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图为王令涛老师在为陶塑上色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亲身体验了陶塑制作的过程。从取泥、揉捏、塑形到修坯,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出的红色文化陶塑作品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这些作品不仅是我们对陶塑技艺的初步掌握,更是我们对红色文化的一次深刻理解和感悟。它们以革命英雄、红色地标等为题材,形象生动,寓意深远,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力量。
除了陶塑制作,我们还前往了济南市内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在那里,我们深入了解了济南地区的革命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
图为王令涛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红军翻雪山的陶塑作品在实践活动期间举办的“济南陶塑非遗与红色文化”主题展览和讲座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展览上展出的红色文化陶塑作品和王令涛老师的经典作品让我领略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讲座中,王老师和团队成员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将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非遗传承中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手段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些讨论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路,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将红色文化融入陶塑创作之中,正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这种创新不仅让古老的陶塑艺术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也让红色文化以一种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通过我们的努力,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爱上这种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艺术形式,从而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赢。
展望未来,我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了信心与期待。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传承、去创新、去实践,就一定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这个行列中来,共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力量。济南陶塑非遗与红色文化的交融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命力和新发展空间。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现代社会的回应和贡献。 未来,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关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积极探索更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传承、去创新、去实践就一定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图为实践队员与王令涛老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