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心得

六育托举童心,文明沁润童年

时间:2024-07-27     阅读:

六育托举童心,文明沁润童年

  正是盛夏里的日子,我们穿过楼房间曲折的道路,阳光被房屋之间窄小的缝隙切割成各种形状各异的几何,投射在前进的小小道路上,却又在转过一个弯之后倏忽天光大亮,一座五层的建筑出现在居民楼之间的隔断地带,那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汉仙桥社区的场景,也是在那个平常的夏日,我们的志愿服务开始了。

  楼道是上世纪那种老旧的建筑风格,蓝黑色的遮光玻璃彰显着这栋楼的历史,穿过由老式铁门隔断的楼层,恍惚下一秒对面的拐角就会有下班的工人推着凤凰自行车与我们擦肩。时间仿佛在这里沉淀,外界的繁华与变化似乎并不能拿这栋上了年纪的楼房怎样。

  然而进入儿童之家,我们所看到的却是另外一幅场景。

 

  暖色的红木地板为整个儿童之家奠定了温馨的主调,进门的主厅宽阔明亮,教室内立式空调送出的凉风驱散了室内的燥热,多媒体设备崭新且完善。我们步入其中,教室内孩子们小声说话的声音为之一顿,团队成员对视一眼,感受到某种兴奋的情绪在彼此之间传递,于是队长站上讲台,开口对孩子们说:“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兔子老师......”TANG心团队暑期支教项目,就此正式拉开序幕。
 

图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国强 摄


  团队成员不多,加上负责后勤和拍摄的老师,一共六人,如何照顾孩子们的玩耍和学习,一开始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小朋友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机灵,哪怕年纪最小的孩子也能很好理解我们的指令,然而比起循规蹈矩的遵守,他们更愿意小心的试探规则的边界。我们当然不想把活动做得死板,就像歌里唱的,“指挥着一群小鸟儿飞来飞起”,这无疑是我们最想要的师生关系。可现实往往不那么诗意,小家伙们如此伶俐,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更加强硬的措施。这就说到“适度”的问题,“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当年觉得“严肃活泼”的口号是多么矛盾,如今再看,却又多了一点无奈。既要让孩子们愿意听话,又不能使他们畏惧以至于无法投入活动当中,不得不说是一种挑战。


  记得科学实验课上,任课老师向孩子们演示如何用气球加上半截矿泉水瓶制作一个能隔空推倒杯子的装置。聪明的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装置制作的要点,甚至在短时间内想出了更多新的玩法:比如在瓶内装上纸屑,打出“天女散花”的效果;再比如用瓶盖轻轻覆盖瓶口,瓶盖会在空气的推动下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

  任课老师当然不会任由他们做这种危险的事情,于是这个温柔的姑娘轻轻拍手:“孩子们,停一停。”

  没有人回应,就像一根针掉进喧嚣的大海。

  “孩子们,停一停”,更大的声音,更重的拍掌。

  有几个孩子短暂的向讲台瞥了一眼,然后一切如故。

  “砰!”,是任课老师大力拍桌的声音,“我说停下你们手上的危险动作!”

  喧嚣的大海平静了。

  事后当事人对孩子们“变色龙老师”(因为她时而温柔时而严厉)的评价表示哭笑不得。

  可即便我们偶尔需要表现出严厉的一面,孩子们的热情并不因此减少。我们注意到有个小男孩连续好几天课程结束之后,都会在大厅逗留一会儿,与我们视线交汇时,又会羞涩的移开目光。直到有一天他悄悄告诉一位老师,因为他想和我们多呆一会儿;负责拍摄的“强子老师”是一位沉默寡言的退伍军人,也并不负责我们的课程教授,然而我们也常常见到孩子们围坐在他的相机前,为镜头下的自己发出一阵阵快乐的笑声,那时候,我们分明感受到心与心之间,贴的更近。

  时间倏忽而过,分别的日子如期来临。团队成员大多已有二十余载的人生阅历,按理说,早该习惯身边的人来来往往。但不知为何,当孩子们围在我们身边,小心询问:“老师,下次活动你们还来吗?”的时候,心,还是蓦然被揪紧。专业课的教授曾告诫我们:“孩子是一张白纸,你如何教导他们,他们就会呈现怎样的颜色”。这样看,我们大概画的还不错。尽管是孩子气的留恋,但我想至少在那一瞬间,我们曾经短暂的拥有过一群小小少年的爱。


图为TANG心团队与汉仙桥小朋友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国强 摄


  相处的时间太短,我们想要交付给孩子们的却太多。他们和大城市的学生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爱着阳光和雨露,一样爱着白马和春光。比起希望课程的知识驻留在孩子们脑海中,我们更希望他们永远天真,永远赤城,相信爱,相信美好,相信真理和正义即将呼啸而出。

  加缪曾说“绝望的人没有故乡。而我,我知道海的存在,所以我能够在这个枯燥乏味的时代活下来。”我们希望这几天的相处能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火种,对美好永远心怀希冀的火种,就如同我们希望这群小小的少年们,永远看得见那片海。(通讯员 刘升)

作者:刘升     来源:原创
三下乡心得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