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弘扬红色纺织精神,赋能乡村振兴新形态”社会实践团队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启江村进行了为期6天的社会实践,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入基层了解了启江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规划。
俗话说“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南通,南通家纺看川姜。”南通市建筑业和高端纺织业颇负盛名,川姜镇更是高端纺织业中的佼佼者,其所生产家纺品质优良,销往世界各地,已然成为当地一张突出的名片。虽然村民的生活水平因为纺织业得到长足进步,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位于川姜镇边沿地带的启江村的发展较为滞后,基础设施陈旧,村子的界面较为落后,为带动村子的发展,周书记深耕基层近十年,带领村民不断探索发展方向。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采访周书记。章一多供图)
受限于自然环境,启江村没有特色旅游业支撑,也没有大片的耕地提供收入,“民富村贫“的问题由来已久,如此情况之下,周书记结合当地优势产业,为村子创建抖音账号,宣传启江村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借助直播平台直播推广启江村的家纺产品,以此增加村里的公共收入,同时宣传当地特色产业,解决支部开支问题的同时,也提升了启江村纺织业的知名度。这项计划目前还在初步实施阶段,距离预期仍然具有一定距离,但是周书记和她的同事们有信心,随着将这项计划持续推进终会成功。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汛期挖渠排涝。章一多供图)
6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深入基层,与村民下田挖渠排涝,跟随周书记参观直播基地并参与直播。这次社会实践启江村的发展案例让我对于如何解决农村发展问题获得了启发:以当地特色产业为基础,结合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外界宣传,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大部分农村以农业为主要支柱,但有些农村凭借独特的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些地方可以通过旅游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那些没有显著旅游吸引力的农村地区,资金支持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难题。为了突破传统产业的限制,这些地区可以尝试其他产业,结合本地特色,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发展道路。小微企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其高额利润显然是传统农业难以达到的。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只有在保持经济基本稳固的前提下,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小微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稳定的销售渠道显得尤为重要,产品的宣传也成为关键。传统的宣传方式已逐渐失去效力,现代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发展迅猛,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不仅传播范围广泛,而且传播速度快,更贴近大众的生活。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产品,相比于传统的宣传方式,能够触及更多的受众,企业规模也能够不断扩大。将这种网络宣传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将有助于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这正是启江村周书记努力实现的目标。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启江村直播基地参与周书记的直播。章一多供图)

(图为周书记与社会实践队员在启江村党群服务中心合照。张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