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红色教育“经纬”布局,赓续盐阜大地红色血脉
时间:2025-01-05 阅读:
念兹在兹,一枝一叶总关情。有一种身份片刻未曾相忘,有一种牵挂俄顷未曾间断,有一种使命须臾未曾停滞,那便是中国军人。
他们像一颗颗最美的种子,把军人的品格、军人的本色、军人的精神,带到了各个岗位上,带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穿着军装保家卫国,还是脱下军装奉献社会,当过兵的人都能听到一声声号响,号召他们不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够出色地工作,活出精彩人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退役军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退役军人到地方工作,为加强政权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退役军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成为改革开放的时代弄潮儿,取得了骄人业绩。“军转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倍加关心、倍加爱护。”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盐渎传千载,这里传承着红色的基因,刘少奇、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盐城战斗、生活,无数盐阜儿女投身革命。新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反映新四军抗战征程的全史馆,128个烈士镇村、248处革命遗迹遗址熠熠生辉,留给盐阜人民红色的革命传统。
国家危难时刻,新四军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用坚强身躯挺起民族脊梁,用铁肩膀担起铁重担。以铁的信仰、铁的作风、铁的纪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正确路线,是新四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证。 80年的红色基因浸润,“铁军精神”早已根植于盐城大地,流淌在盐城人民的血液里。
红色文化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战疫第一线、战洪最前沿,还是战贫主战场,千千万万的“退伍老兵”用忠诚、担当、奉献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践行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风采,彰显初心永不改、冲锋不畏战的军人血性,担当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军人本色。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披戎装时保家卫国,告别军旅后本色不改。若有战,召必回。在部队,他们身披戎装、奔赴战场,手握钢枪、保卫祖国;在地方,他们本色不改、奋勇向前,不同舞台、不同冲锋。
军人气,从未绝;万般苦,何时怯!新时代,谱写人生精彩。从军奋战强军梦,转身共续华夏情。待从头,开辟新天地,再立功。
昔日,他们金戈铁马、守护国防;今日,他们卸下戎装、奉献地方。一辈子的忠诚与担当、一辈子的付出与奉献,更应受到全社会的礼赞与关怀。唱响“最美退役军人”的时代赞歌,赓续优良传统,传承英雄精神,积蓄奋进力量,竭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要涵养革命老区富起来强起来的文化底蕴,便要挖掘鲜活榜样,塑造新时代精神文明地标。我们通过不断壮大红色人物队伍,建设开放型退役军人师资库,并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接,构筑红色教育师资队伍。
为加强建构模块化课程库,我们将盐阜大地革命精神纳入青年红色教育培训体系,开发“听老兵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盐阜精神”“从新四军精神看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等专题讲座,同时创新实施“校园+基地”实践模式,策划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站现场教学,打造“红色教育”系列微党课,旨在让青年通过“寻、悟、践”三种方式获取“沉浸式”红色精神教育体验。
走访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成员们纷纷感慨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展现出的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一切向前走人,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聆听英雄的故事,更能让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这一路走来的不易。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需要无数人去牺牲奉献,没有革命英雄主义的崛起也就没有国家民族的崛起,当整个民族激荡着丰富的革命英雄主义时,任何外来挑战都会望而却步。而一个不忘记英雄先烈的民族,必然更能赢得尊重,也更有前途和希望。
当我们将这些老兵的事迹告诉同学,他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笔一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希望我们能转交给老兵。写信古老,缓慢而温柔。因为有军人们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
传承是对英雄最好的尊崇,一日为军人,终身守军魂,他们心中洋溢的是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放的是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共同感受他们的红色信仰,让红色教育深入人心,从而使红色精神融注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力量源泉。
我们决心用家乡的文化为老兵留下纪念,以非遗发绣传承“生命红”。将非遗发绣与红色精神结合,除了能够传承保留过去的精华,还赋予其新的包装和内容。收集老兵家人的头发作“线”,用绸或绢作载体,以钩针作画笔,用接针、切针、缠针和滚针等不同针法绣制,依据画理精心绣制成各种图案的特种刺绣工艺品,让英雄的记忆永存心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红色气质带进校园,融入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中。头发作为人类始初的崇高信物,融入爱的内涵,传递着生命信息符号,成为一种象征,一份承诺。
秉承“代代传承”理念,将独特的优秀民间文化传播开来,让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不被忽视、历久弥新。在参与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信仰之火就能熊熊不息,红色基因就能融入血脉。有一种选择,即便处处艰难险阻,也要身先士卒;有一种选择,即便经历千辛万苦,也要担起责任;有一种选择,即便面临危殆风险,也要冲锋在前。我们也应追随光的影子,随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与中国共产党,于泱泱华夏、神州大地、浩浩九州中开创新的征程。
近代国防,担负着保家卫国的任务。赶跑了帝国主义,光复了中华民族,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而在新时代,国防又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不仅担负着国防维和,抗洪抢险,抗震救灾,联合军演等任务,还为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是革命战争时期时所有为解救中国而奋力拼搏的人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帮助人们了解过去并指引未来方向的路标,它也是先辈革命精神的载物。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接递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火炬我们义不容辞,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红色基因我们身负重担,我们应当厚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情怀,更好地去诠释在和平年代刻在每位中国人血肉里的红色基因,使红色文化不断实现保留、发展、创新和转化,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
作者:袁佳怡 来源:盐城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