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笔墨丹青传文脉 下乡实践赋新能

时间:2025-07-28     阅读:
(通讯员 谢桂琳 胡可妍)近日,沅畔帧光・鼎城文旅青探团开启了为期四日的中国常德画墙三下乡活动。此次活动巧妙融合探访、交流、创作等多元形式,既让队员们深度沉浸于画墙的艺术魅力之中,也成功推动画墙走进大众视野,让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在互动中得以传承与延续。
一、初见画墙:历史与夜色的双重邂逅
活动首日,沅畔帧光・鼎城文旅青探团的队员们早早抵达了沅江风光带。晨光中的沅江波光粼粼,与画墙相映成趣,为这场文化之旅拉开了诗意的序幕。​
随后,在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讲解中,队员们沿着画墙缓缓前行,逐一探寻每一幅壁画背后的历史故事与艺术价值。从斑驳笔触里的朝代更迭,到色彩晕染中的民俗风情,工作人员的讲解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画墙尘封的记忆。队员们恍惚间仿佛穿越了悠悠时空,与千年前的画者、故事里的人物展开了一场无声却深刻的对话。​
当夜幕悄然降临,沅江风光带的晚风带着水汽轻轻拂过,画墙在朦胧夜色中褪去了白日的清晰,更添几分神秘韵味。灯光在墙面上流转,光影交错间,队员们静静伫立,真切感受着文化与自然在夜色中交融碰撞出的奇妙之美。
二、深研画墙:艺术与交流的碰撞火花
次日,阳光洒满沅江两岸,青探团队员们的探索热情愈发浓厚,湖南文理学院与湖南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开设的摄影采风创作培训,为队员们搭建起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在思维的碰撞与交融中,队员们对画墙之美的捕捉能力悄然提升,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向。
夜幕再次降临,晚风吹拂着脸颊,将队员们一日的疲惫悄然吹散,有人说画墙让自己看到了常德历史的变迁,有人感慨画墙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这些发自内心的话语,让每个人对画墙文化的理解都更加深刻而鲜活。
三、创作画墙:用镜头定格文化魅力
第三天,沅畔帧光・鼎城文旅青探团的队员们专心投入到文旅宣传片的拍摄工作中。​
画墙,在晨光的映照下,每一处线条都格外清晰,每一种色彩都愈发鲜活,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巨幅画卷,队员们稳稳地按下快门,将这壮丽的瞬间定格。​
午后的沅江风光带,虽是燥热,但队员们不减热情,他们时而调整角度,时而变换焦距,力求捕捉到每一个能体现画墙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的精彩瞬间。​
当夜色再次笼罩大地,画墙在灯光的勾勒下呈现出朦胧之美。队员们又忙碌起来,镜头追随着光影的变化,记录下画墙在夜色中那若隐若现的神秘身姿。​
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承载着队员们对这份文化的珍视与热爱,也是对画墙艺术的一种传播。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影像,让更多未能亲临现场的人,也能透过屏幕感受到这独特艺术瑰宝的魅力。
四、惜别画墙:收获与传承的未完待续
最后一天,队员们与画墙负责人徐宗建齐聚一堂,一场充满收获与思考的分享会就此展开。​
经过四日的三下乡活动,队员们心中积攒了太多的感悟与收获。大家轮流发言,有人谈及初见画墙时的震撼,讲述着在晨光、午后、夜色中捕捉到的不同美感;有人分享着探访壁画背后故事时的触动,感慨于文化传承的不易。​
在分享收获之余,队员们也大胆提出了自己在研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惑。有的队员疑惑画墙的日常维护采用了哪些特殊技术,以确保其长久保存;有队员结合拍摄体验,提出了一些宣传推广方面的建议,比如可以增加画墙与游客的互动项目,让大家更有参与感。
面对队员们的发言,徐宗建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回应,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对宝贵的建议表示由衷感谢。他真诚地说:“非常感谢你们这几日为画墙所做的宣传,你们用镜头记录下的画墙之美,用热情传递出的文化温度,都让我们深受感动。期待你们的成片能够吸引更多人走进画墙、关注画墙,让这份文化瑰宝被更多人知晓与珍爱。”​
这场齐聚的分享,为此次四日研学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画墙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与动力。
四日的画墙之旅虽已落幕,但那些刻在壁画里的历史、镜头下的光影、交流中碰撞的思想,早已化作心底的文化印记。当队员们带着这份感悟启程,画墙的故事便有了新的讲述者——让更多人看见文化的力量,让传承在行走中延续,这便是这场研学最珍贵的收梢。
作者:谢桂琳 胡可妍     来源:沅畔帧光·鼎城文旅青探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