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江西财经大学学子三下乡:青春解码客家红,星火点燃传承路

时间:2025-07-28     阅读:
为响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号召,2025年6月26日至6月30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星火燃之队”社会实践队在辅导员张钰琼带领下深入江西赣州,开展以”青春解码客家红,星火点燃传承路“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国际视野解读本土智慧,在文化寻根中淬炼实践本领,在创新转化中书写青年担当。
 
▲“星火燃之队”集结出发合影
 
 
青年学子以 建筑场馆 + 非遗艺术为双主线,在触摸历史肌理中深植文化自信。队员们走进客家博物馆,查看泛黄的族谱与斑驳的迁徙地图;前往魏家大院,观察 “九井十八厅” 的建筑布局;参观福寿沟博物馆,了解宋代工匠利用地形高差导洪、以陶管防腐蚀的做法;查看龙南关西新围的红糖夯土墙、世界客家民俗文化城的围屋模型,学习客家聚落智慧与红色历史,这让队员们在具象感知中厚植了对客家文化的认同与自信。同时,采茶戏舞台上的“扇子花”,客家蓝染工坊里蓝靛泥的草木清香,让非遗从书本记载变成可感可触的生动存在,在鲜活体验中更贴近青年,焕发生机。
 
▲博物馆里学习赣州以及客家历史

 
▲探索福寿沟的生态治理经验

 
▲品味采茶戏的精彩演出
 
团队以实地考察 + 深度访谈为双轨,在一线对话中把握传承脉络。在赣县百姓大舞台后台,队员们与采茶戏演员深入交流,了解到他们坚守 “矮子步” 等传统技艺,同时队员们也采访了现场观众,记录了老戏迷的乡情和观众们对采茶戏的喜爱;在客家蓝染传承人李洁春工作室,队员们听李老师讲解古法 “三浸三晒三发酵” 工艺及 “蜡染模板” 创新之处,并在其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蓝染过程,期间还与李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听其分享非遗传承的心得。这些考察经历为青年参与文化传承找准了切入点,也为把握客家文化传承脉络提供了鲜活依据。
 
▲与采茶戏演员深度交流
 

▲采访采茶戏演出现场观众

 
▲在李洁春工作室体验蓝染过程
  

▲与李洁春老师进行深度访谈
 
实践紧扣活化客家文明、赓续红色血脉双重使命,赋能革命精神传承。从关西新围庇护红军的围屋往事,到龙南烈士纪念塔前雨中肃立重温入团誓词,队员们深刻体悟客家精神与革命信仰的交融,这种“客家红”的融合基因,为革命老区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深层动力。
 
▲在关西新围了解围屋往事
 

▲烈士纪念塔前雨中肃立重温誓词
 
青年学子以沉浸式体验激发价值+情感双认同,将文化领悟变成触手可及的青春产品在价值体悟与情感共鸣中,“星火燃之队” 交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团队将“客家红”的深厚内涵外化为系列创新成果——拍摄赣州文旅宣传视频,以镜头串联围屋古韵、非遗传承与红色印记,呈现客家文化脉络;设计擂茶、蓝染、大漆、糕点盲盒形象,用 Q版造型承载文化符号;绘制三下乡主题画卷,以细腻笔触记录调研场景,让客家文化借创意载体,在年轻群体中鲜活流淌,架起传统与青春的沟通桥梁。这些产品背后,是“以青传青”的巧思:用年轻人熟悉的短视频、盲盒、歌曲为载体,让客家文化从“博物馆里的展品”变成“能互动的伙伴”,为解决文化传承断层问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财青年智慧。​
 
▲亲自设计的客家文创盲盒形象
 

▲文创盲盒的纹样与具体细节
 
此次赣南之行,队员们的行囊里,装着蓝染布、戏服照片、访谈录音,更装着对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星火燃之队”正以青春星火点燃文化自信,致力于传递赣南客家文化魅力与当代价值,生动践行了“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期望,彰显出新时代青年在文化传承领域的担当与作为。
 
作者:吴凤萍 刘一霏 汪棋琳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