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千年运河情,法治守护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扬州组深入扬州市广陵区万福村及文昌花园社区,成功举办了两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大运河普法宣传活动。此次活动面向当地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普及了与大运河保护相关的法治知识,为推动千年运河的法治化保护工作贡献了积极力量。

在文昌花园社区活动现场,实践团队成员借助社区多媒体设备,向青少年们系统解读了全国性大运河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团队成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阐释了保护运河生态环境、维护运河周边公共秩序等相关法律规定的重要意义。社区居民专注聆听讲解,还常常与团队成员热情互动、深入探讨,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此次在文昌花园社区开展的普法宣传活动,创新地融合了非遗绒花制作技艺。活动中,团队向青少年们普及大运河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助其深入理解运河生态保护与文化遗产传承等法律规定;同时手把手的教授绒花制作技艺,引导青少年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
青少年们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提升了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意识,又近距离体验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活动取得良好宣传教育效果。社区负责人高度的评价这类将知识性、趣味性与文化性相融合的活动,认为其有效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切实增强了普法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7月15日,团队抵达广陵区万福村,在教室开展了针对性普法活动。实践团队成员采用案例分析、知识问答等多样化形式,向当地青少年系统普及运河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活动中,青少年纷纷主动加入问答环节,积极互动,现场氛围热烈活跃。有青少年在准确回答问题后表示:“此前未曾知晓保护运河涉及如此丰富的法律知识,今后将主动担当起运河小小守护者的责任。”

除了法律知识讲解,团队成员还精心准备了非遗手工——通草花。通草花是一种传统的扬州非遗技艺,以通脱木为原料,经过漂白、裱草片、染色、捏瓣、粘花等多道工艺流程制作而成,展现了扬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亲身体验,小朋友们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还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携手一起体验传统技艺,传承非遗文化,守护千年运河!

此次大运河普法宣传活动不仅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法治观念和对大运河保护的意识,也为青少年了解和参与大运河法治保护搭建了良好平台。下一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千年运河情,法治守护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持续推进此类普法宣传活动,助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大运河法治保护体系。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