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7月25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环境设计学院“筑梦”志愿服务队江夏分队再次走进土地堂社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手工课程,让孩子们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感受到了无尽的创意与乐趣。通过纸杯创意、传统扎染、纸箱篮球机、社区地图绘制、纸质萌宠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动手制作,更在过程中收获了团队协作、创造力和对家乡的热爱。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个充满欢笑与成长的夏日。
纸杯巧绘自然,风车转起智慧
7月7日—7月8日,志愿者以纸杯为创意核心,开展了趣味手工活动。孩子们用彩笔装饰纸杯,搭建创意纸杯塔,并制作了精美的纸杯风车。此外,纸杯投球等互动游戏进一步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这些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同时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使孩子们在欢笑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邂逅非遗扎染,传承千年匠心
7月9日—7月11日,非遗扎染课程让古老的技艺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通过亲身参与扎染的全过程,孩子们了解了这项千年技艺的历史与魅力,同时还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每一块扎染布都是孩子们独特的“自然创作”,这些作品不仅承载了他们的童真,更让他们在无形中建立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巧手裁萌宠态,童心织动物缘
在7月14日至15日“纸质小猫小狗”和7月21日至22日“小松鼠运坚果”的制作活动中,孩子们用纸箱剪出了各种形态各异的小动物。从基础剪法到创意添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了剪粘技巧,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小小的创意,都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独一无二的作品,也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纸箱巧制球框,指尖跃动球趣
7月16日—7月18日,小朋友们进行了纸箱手指篮球机”的活动。孩子们用纸箱、铁勺子、一次性筷子等常见材料,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简易版篮球机。从裁剪纸箱到固定发射装置,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小小的篮球机,种下了成长的种子,让孩子们在指尖的小动作中感受到大大的乐趣。
手绘乡村脉络,尽显手工巧思
在本次课程的最后(7月23日—7月25日),志愿者带着孩子们进行了两项主要活动。一是绘制土地堂社区大地图,志愿者先和孩子们一起确认每个房屋的位置,随后共同勾勒出河流、道路、田野等,还细致描绘了社区里的荷花池、西瓜地、市场和中小学等标志性地点。孩子们积极参与,将对家乡的热爱融入画笔,有位小朋友就自豪地介绍家乡的西瓜香甜。当地图完成后,每个孩子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熟悉的“小角落”,在绘制过程中,孩子们对家乡的亲切感逐渐加深,家乡情怀悄然扎根。
二是手工作品结课布展。志愿者与孩子们带着用上课制作的手工作品一同在教室后的庭院布置展览。布展完成后,手工作品与自然相融合,每个展品都承载着孩子的童真与家乡的温度。孩子们骄傲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既扮靓了社区,也让手工成果有了展示的舞台,传递着对家乡的爱。
此次活动对“筑梦”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意义非凡。他们不仅用专业的知识陪伴孩子,还收获了许多计划外的惊喜,比如为让手工展的“西瓜地”更逼真,孩子带来真西瓜叶做参照,以及因“稻草人该朝东还是朝西”与孩子争论后采纳孩子气理由等,这些生动片段让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乡土气息中更加清晰。
“筑梦”的意义,正藏在这些瞬间里:让孩子在落笔时读懂家乡的肌理,让家乡在展览中串起代际的记忆。在土地堂社区的夏日阳光里,对家乡的热爱早已跳出画布与展台。或许某天,这些曾趴在地图上涂色的孩子,会带着这份眷恋,用更成熟的双手去建设家乡——而这个夏天埋下的种子,终将在时光里长成浓荫。
(通讯员、摄影:黄芷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