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守护江河安澜”理念,贯彻新时代治水方针,献礼河海大学 110 周年校庆,河海大学水脉传承-百十校庆校友寻访实践团于6月27日至7月17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先后走访南京秦淮河河道管理处、南水北调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及湖南水文中心,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考察与研学交流,在与校友的对话中感悟水利精神,在水利工程的观摩中理解科技赋能,以行走的课堂传承水脉文化,坚定青年学子投身国家水网建设的信念。
对话治水人 躬行安澜路 6月27日上午,河海大学水脉传承-百十校庆校友寻访实践团赴南京秦淮河河道管理处。7名学子通过深度访谈与实地考察,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新时代水利人的使命担当。
实践中,团队采访了高级工程师黄苏宁校友。他结合重大水利规划经验,强调自主学习与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子在智慧防洪等前沿领域创新。防汛所副所长耿晓明则分享 12 年防汛经验,阐释 “抢早抢小” 理念,展示秦淮河生态蝶变,诠释水利人对 “实事求是” 校训的践行。在管理处负责人吴正东带领下,实践团实地考察秦淮新河水利枢纽,了解工程防洪功能及河道管理日常运作。
校友黄苏宁接受实践团采访 吴正东向成员介绍秦淮新河工程
溯源传水脉 研学启新思 6月27日下午,河海大学水脉传承-百十校庆校友寻访实践团前往南水北调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在公司南京总部控制中心,实践团成员学习了“数字赋能南水北调智慧管理”课程,现场观摩了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数字孪生洪泽站系统等功能演示。随后,在企业负责人带领下,实践团系统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三江营引水,经双线输水、13级梯级爬升,创造“水往高处流”的奇迹。通过水情教育室的纪录片与沙盘模型,成员们直观认识了东线江苏段 9 个梯级工程的联合运行布局,对这一跨四大流域的世纪工程有了立体认知。
 |
 |
实践团成员学习相关课程 |
实践团成员合影 |
明珠映安澜 实践悟担当 为探索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运行智慧,传承现代治水技术精髓,7月4日,河海大学水脉传承-百十校庆校友寻访实践团一行7人,赴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探访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工程。
实践团首先走进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展示馆,通过纪录片与巨型动态沙盘,系统认知东线工程13级梯级泵站的宏大布局,深刻感受这一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战略意义。在集中控制中心,智能系统对泵站、水闸的远程监控与精准调度演示,让成员们切实体会到科技赋能水利的深刻内涵。随后,在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内,文物展品、影像资料与数字场景交相辉映,系统勾勒出江淮地域从古代治水到现代水利的发展脉络。
最后,在第四抽水站,轰鸣的巨型立式轴流泵与实时更新的流量、功率等参数,生动诠释了工程运行的精密与高效。技术员详解机组如何依据水量需求智能调控,强调精密调度对保障供水安全的关键意义。同学们沿钢铁廊桥近距离观察机组结构,在机器的震颤中感受水利工程的磅礴伟力,深刻理解 “每一滴水都凝聚着科技与匠心” 的深意。
 |
 |
实践团成员近距离参观抽水泵 |
实践团成员学习江都水利枢纽发展历史 |
寻踪水利情 精神代相传 为迎接河海大学百十校庆,凝聚校友力量,传承水利精神,7月17日,河海大学水脉传承-百十校庆校友寻访实践团的成员们走进湖南水文中心,与水情与信息部部长江冬青展开深入交流。
交流伊始,江冬青部长以其为毕业二十周年制作PPT分享了河海岁月,寝室夜谈、校园活动、水文实习等老照片,生动再现其青春时光。随后,他带领实践团参观水情与信息化部门,并演示湖南水文信息化系统运行。该系统可实现站点数据调度、洪水演进推演等,彰显水文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变,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水文事业的推动。在采访环节中,江冬青部长回忆求学与职业经历,称河海水文教育赋予其“专业底气”与“水利精神”,四年学习积淀扎实理论,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与担当。他还带领团队运营“湖南水文”公众号,将专业水情信息通俗化,在灾害时期为公众提供指引,实现水文服务民生化延伸。江冬青部长的工作,是河海精神在基层水利工作中的生动延续,为百十校庆增添了来自一线的奋斗注脚,也激励着青年学子传承水脉、续写治水新篇。
 |
 |
湖南水文信息化系统运行演示 |
实践团成员采访江冬青部长 |
此次系列实践活动,是水脉传承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百十校庆之际对“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校训的深刻诠释。从秦淮河畔的防汛经验传承,到南水北调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从江都水利枢纽的科技赋能,到湖南水文的信息化服务民生,实践团成员在与校友的对话中触摸水利人的使命担当,在工程实地的观摩中见证水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此次实践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更让守护江河安澜的信念扎根心底。作为新时代水利事业的接班人,成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传承校友们的实干精神与创新理念,夯实专业基础、勇攀科技高峰,在国家水网建设、智慧水利发展的征程中续写治水华章,让“水脉传承”的火种在青春奋斗中燎原,为守护江河安澜、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