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新疆政法学院“理论驱动,国旗飞扬”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走进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五连,通过红歌传唱、红色教育宣讲及知青馆参观等多样活动,让当地居民和小朋友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兵团精神与知青故事,感悟先辈奋斗历程,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实践团以青春之力书写赓续红色精神的篇章,展现青年担当。
出征启航,奔赴使命 7月4日,新疆政法学院在美育中心举行出征仪式。学校领导强调“三下乡”活动的重要意义,鼓励队员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指导教师详解活动计划与安全事项,为实践筑牢基础。随后,各团队满怀热情奔赴新疆各地。

图为队员们出征仪式时的集体合照。曹丹丹供图
红色课堂,浸润童心 7月5日,实践团在四十四团五连开展“红色课堂,浸润童心”系列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学习让小朋友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队员郝刘心普及国家安全知识,讲解相关节日及学生维护方式,助孩子们认识其重要性;曹丹丹以“兵团精神,闪耀光芒”授课,阐述精神价值、分享坚守故事,引导小朋友在“看、听、做、思”中深化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次日,魏珍妮在“红色微课”中讲魏德友守边事迹,“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引发共鸣;左旭开展“我的梦想”课堂,孩子们的梦想满是家国热爱。课后,大家用彩笔绘出白鸽、国旗等,现场欢声笑语,拉近距离。

图为队员曹丹丹、郝刘心、魏珍妮讲授红色微课的场景。张婕供图
旗帜引领,铸魂立志 7月7日,实践团身着警服、持礼宾枪,在四十四团五连举行升旗仪式。晨曦中,擎旗手朱心悦与队员护送五星红旗入场,国歌奏响时国旗升起,连队居民与小朋友驻足凝视,爱国之情油生。仪式后,队长孙振翔安排警服与礼宾枪体验,讲解象征意义与知识,孩子们模仿军人站姿、轻触礼宾枪,满是对责任与担当的向往。活动以庄严仪式与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国旗神圣与军警使命,播下守护家国的种子。

图为队员们在四十四团五连升旗时的场景。高羽迪供图
红歌传情,故事育人 7月8日的红歌传唱环节,《歌唱祖国》旋律响起,孩子们跟着队员李嘉蓉轻声学唱,稚嫩嗓音满是对祖国的纯真热爱,手中小红旗与脸上五角星在歌声中愈发鲜亮。队员高羽迪铺开国旗图案,通过问答让孩子们明白五星意义与尊重国家标志的分量;张婕以“陌生人给糖果”情景切入,在互动中助孩子们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此外,李雨晴讲刘胡兰故事,杜昕昕聊身边变化,孩子们纷纷表示“好好学习”“不浪费粮食”,让人感受到爱国藏在日常细节中。

图为小朋友们合唱红歌以及回答问题时的场景。曹丹丹供图
回望知青岁月,传承奋斗精神 7月9日,在队长孙振翔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图木舒克市知青馆。馆内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劳动工具、饱含深情的书信手稿,诉说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们响应号召、扎根边疆的热血故事。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了解到知青们克服艰苦环境、投身农业生产和边疆建设的点滴,看到知青挑土筑渠、开垦荒地的场景复原时,不少队员驻足良久,深切体会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知青精神。孙振翔表示,团队将把知青精神融入实践,为基层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参观知青馆后与讲解员的集体合照。杨晨供图
总结反思,聚力前行 7月10日,实践团队召开工作总结会议。队长孙振翔全面分析前期工作,提出针对性意见与建议,队员们逐一总结反省,为后续活动积累经验。此次会议让团队明晰优劣、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为高质量开展下一次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本次“三下乡”活动结束时实践队队员的集体合照。曹丹丹供图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驱动,国旗飞扬”实践团队共举办文化宣讲活动20余场,参与居民和儿童达200人次,嘉奖物资价值3000余元。活动核心是将红色基因与法治理念融入孩子们心中,播撒爱党爱国的种子,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为孩子们带来知识与欢乐,助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未来,实践团还将以更多方式传播红色知识与红色精神,继续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朱心悦 王雅莉 李嘉蓉 郝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