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燃动乡村教育,青春赋能振兴蓝图
为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课堂中锤炼自我、增长本领、贡献力量,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今年暑期,淮北师范大学薪火义务支教社的24名大学生志愿者满怀热忱,分别前往安徽宿州毛雷庄小学和广东阳山鱼水片小学,开展了为期15天的义务支教活动。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以青春力量延续“薪火”精神,不仅为两地乡村儿童带来了知识与欢乐,更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多方联动,校地共绘育人画卷
为保障本次暑期支教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薪火义务支教社积极构建多方联动机制,铺就了协同育人的坦途。前期,社团组织骨干成员积极与校方沟通交流,制定了一套包含知识传授、兴趣培养、品格塑造的立体化教学计划。支教点所在学校全力配合,高效完成教室布置、教学物资筹备等工作,为活动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使志愿者们更好适应支教环境、提升教学能力,两支队伍于出发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使志愿者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力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技能和更加开放的心态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支教活动中去。这种“高校人才输出+地方资源保障”的模式,为支教活动的成功举办筑牢了根基,也为乡村教育协同发展探索了有效路径。
多元课堂,照亮乡村儿童成长路
在安徽宿州毛雷庄小学和广东阳山鱼水片小学,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丰富多彩,支教团队围绕“拓宽视野、激发潜能”的目标,打造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精心策划了一场成长赋能与潜能激发之旅。
兴趣拓展,绽放活力:在毛雷庄小学,美工课上孩子们用双手创造五彩世界,体育课上奔跑跳跃释放活力,舞蹈课上跟着节奏舞动身姿,第二课堂矩阵让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美育浸润,滋养心灵:在鱼水片小学,“七彩美育”课程体系精准填补当地素质教育缺口,歌声、画笔、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感受美好。
家校联动,助力成长:志愿者们开展家访调研,围绕“家校共联助力成长”主题,深入了解乡村家庭教育痛点,搭建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在乡村落地。
双向成长,青春在奉献中绽放
教育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孩子们的进步与笑容,是对志愿者们最好的回馈。在备课、授课、与孩子们的相处中,他们不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支教尾声的成果汇演,成为孩子们展示成长的舞台,合唱清亮、舞蹈灵动,掌声与喝彩是对教学成果的肯定,更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动缩影。
二十一年风雨兼程,薪火义务支教社的足迹已遍布全国多地。从最初的默默耕耘,到如今累计开展支教活动3500余次、汇聚上万名大学生志愿者、授课7万余课时、服务近3万名农家孩子的蓬勃态势,这份坚持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投薪加火,为农村教育助燃;沥胆披肝,帮农家孩子读书。”这句坚定誓言,是薪火义务支教社最真实的写照。展望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薪火”照亮更多乡村角落,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教育振兴,以教育为笔,共同描摹乡村振兴的壮阔蓝图,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拥有绽放梦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