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传承英雄精神——探访辽沈战役纪念馆 开篇:为重温革命历史,感悟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三下乡实践团走进位于辽宁省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团成员抵达纪念馆时,首先被这座红色地标的庄重氛围所感染。站在纪念馆外景正面,成员们清晰看到馆牌上 “辽沈战役纪念馆” 几个大字,它不仅承载着解放战争中 “三大战役” 首战的辉煌历史,更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关键转折。1948 年,一场历时 52 天的辽沈战役在此爆发,彻底改写了中国命运的走向,这段厚重的历史让实践团成员对接下来的参观充满敬意。

辽沈战役,作为中国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之一,是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东北地区的解放进程,也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辽沈战役的胜利,不仅在军事上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也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战略上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后续的解放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眼前的群雕甫一入目,便以撼人的力量撞入心底,那股穿透时空的冲击力让周遭的喧嚣瞬间沉寂。战士们的姿态鲜活如临战场:有的半蹲屈膝,双手紧握钢枪,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坚毅的神情里藏着不破敌军誓不还的决绝;有的昂首伫立,目光如炬般穿透天际,仿佛正凝视着远方冲锋的号角,眉宇间凝结着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家国的守护。恍惚间,硝烟似从雕塑底座缓缓升腾,耳畔似响起枪炮的轰鸣与战士们的呐喊,让人分不清是艺术的还原,还是历史的回响。

1945 年 8 月,当抗日战争胜利的捷报传遍神州大地,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迎来关键转折。此时,从 8 月到 12 月底,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进军图景在中华大地上铺展 —— 八路军、新四军各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向着东北这片战略要地毅然挺进。若以地图为纸,那一条条醒目的红色线路便如密集的网络般纵横交错,从华北、华东等不同区域出发,或徒步穿越崇山峻岭,或乘船横渡江河湖泊,在广袤的土地上清晰勾勒出部队向东北进军的坚定轨迹。

当看到展柜中梁士英炸地堡的爆破筒残片时,展柜的射灯温柔而庄重地笼罩着那片锈迹斑斑的爆破筒残片,金属表面凹凸不平的痕迹里,仿佛还留存着七十多年前那场激烈战斗的硝烟气息。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梁士英烈士的英勇事迹。梁士英(1922-1948),东北人民解放军第 2 纵队战士,吉林扶余人,1946 年参军,共产党员,1948 年 10 月在锦州战役中,舍身炸地堡,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被追认为特等功臣。烈士的壮举让在场的每一位实践团成员都深受震撼,内心充满对革命先烈的崇敬。

成员们在红色遗址前,手持队旗合影。这里曾见证革命先辈的英勇战斗,如今实践团成员们走进此地,是对红色历史的探寻,更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他们将以实际行动,把红色精神内化为青春奋进的动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彩。
结语:此次辽沈战役纪念馆探访,让实践团成员在历史实物、雕塑与路线图中,真切触摸到辽沈战役的峥嵘岁月,深刻感悟到革命先烈的铁血担当与英雄精神。这段红色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望,更成为成员们传承红色基因的起点。未来,他们必将带着这份感悟与力量,以青春之姿践行红色承诺,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