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舌尖上的美食记忆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的任务早已不是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的误区,而作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走出学校,走入社会,在完成学校的课程后更应该观察社会的发展趋势,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这个假期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与组员分别在各自的家乡进行调查、走访,对家乡的美食文化进行探究。
所以这假期我就在我自己的家乡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井店镇为调查对象进行走访。井店镇,隶属于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地处
内黄县西南部,东接六村乡,南连浚县善堂镇,西邻
二安乡,北与亳城乡、
高堤乡交界相传井姓在此开客店,名“井家老店”,后简称井店。井店镇是河南省命名的“中州名镇”。井店镇的前身是井店集,位于内黄县城西南25公里处,集镇形成始于隋唐年间,至今有1400年的历史。
说起井店镇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井店镇的两个小故事了。
先有老槐树,后有井店集
据说,有一井姓人家在一棵槐树下开设客店,被过往客商称为井家老店,这里形成村庄后,人们便称为井店。井店形成集市后,老槐树位于井店十字街路东一尚姓人家房前,这一尚姓人家世代虔诚供奉着槐仙的画像,逢年过节,尚姓先人在槐树下和槐仙画像前焚香时总要念叨“先有老槐树,后有井店集”。1946年春,这棵老槐树离地面60厘米以上的西半边树皮和树冠无存,东半边树皮支撑着一枝树冠,下面用木棍顶着,树冠年年发出少许青枝。这年夏天,在槐树下卖饸饹面的伙计,在树空心的洞中,垒了一个锅灶,没几天7个伙计都患了红眼病,疑是槐仙惩罚,随即拆除。从此之后,槐树上的青枝由绿变黄,再也没有发出新芽。1949年春,尚姓人从庙上村移来一棵高3米、直径4厘米的小槐树,植于老槐树的空心洞内,枯干的老槐树,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化为泥土,至1958年,老槐树销声匿迹,不见踪影。那棵新栽的小槐树至今高5米有余,直径40厘米,树冠直径十余米。
井店集与陈家集
隋朝时期,位于井店东十里千口村南侧的陈家集,是当时方圆几十里比较兴盛的集市。隋朝末年,朝政混乱,各地遍举义旗,义军将领史大奈大闹陈家集,致使陈家集店铺关门,加之黄河风沙袭击,房屋被掩埋,从此陈家集一败不起。井店集依仗区位优势日益繁华,许多陈家集及其他地方的商户纷纷来井店集上经商,至明代井店已形成遐迩闻名的集市。因此,至今在井店镇仍流传着“史大奈混死陈家集”、“灭了陈家集,兴起井店集”的故事。
这两个小故事代代相传老一辈人总会不厌其烦的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孩子们每一次也会认真的坐在爷爷奶奶的身旁听他们讲述以前的故事。
走在井店镇的大街小巷,可以体会到本地人民的热情与好客,街边的小吃摊买着井店镇独具风味的羊汤井店的小吃名扬四方,井店人在羊身上做足了文章。在羊文化小吃品牌上,东庄把羊头、羊排、烤全羊等关于羊的招牌小吃经营得风生水起,井店则是把羊汤、羊杂等关于羊的各类特色小吃做得有声有色,如果说东庄是大手笔的话,那么井店则是从细节入手,让羊全身变宝,再配上井店独有的马蹄烧饼,二者各具特色,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唱响了内黄的羊文化小吃品牌。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意识到我竟然并不是那么的了解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认为社会实践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个人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作者:王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