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七一”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在建党102周年华诞,巢湖学院“一院一镇一品”专项团——大学生文化艺术服务团走进巢湖市栏杆集镇、银屏镇三胜村、围绕“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开展体育文艺巡回演出同时开展“走进乡村老党员的板凳党课”。服务团由来自体育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共50名大学生组成,巢湖学院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春花、服务团指导老师郭世洪和杜锐率队参加活动。

图为服务团出征前在校图书馆前合影留恋
活动初期,体育学院成立文化艺术服务团专项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文化艺术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积极吸纳、选派以17名优秀党员和团学骨干为主力的40名团员青年投入服务团工作中,让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党员的模范作用转化为引领青年社会实践的重要推动力。
7月1日上午,团队成员共同前往巢湖市栏杆集镇开启本次社会实践的篇章。经过一个多月的充分准备,服务团青年学子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与自身特长,秉承学校、学院优良传统,精心编排、演绎了符合新时代主旋律、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民族打击乐、体育舞蹈、拉丁舞、跆拳道、啦啦操、红歌、朗诵等多个节目,演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演出现场人声鼎沸,村民兴致高昂,文艺汇演受到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与倾力支持。

图为服务团在栏杆集镇演出后合影留念
随后巢湖学院暑期“三下乡”大学生文化艺术服务团以“聆听初心故事 感悟使命担当”为主题,在巢湖市栏杆镇栏杆社区党委书记苏玖菊的带领下,走进栏杆镇老党员家中,与王有才、程继泉等老同志围坐板凳,聆听初心故事,共话乡村振兴,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七一”党的生日。年轻党员们静静地聆听着程爷爷讲述的初心故事,感悟其背后地执着与坚定。王爷爷满怀深情地带领同学们回忆了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业税废止,农村义务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翻天覆地变化历程。

图为服务团前往栏杆集镇老党员家中开展“板凳会”场景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图为服务团优秀党员代表与栏杆集镇老党员共同合影留念
7月1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了银屏镇三胜村蒋家河口战役成列馆参观学习及二次展演。
蒋家河口战斗是新军第四支队在安徽巢湖蒋家河口对日军进行的一次伏击战,打响了新四军出师东进抗日的第一枪。此次出征首战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的抗日士气,而且为后来新四军在江北地区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家瞻仰革命先烈,感怀红色精神,多方面了解到从组建铁军到东进抗日获得初捷的不易,感受巢湖人民不屈不挠与日本法西斯战斗的荡气回肠,弘扬了伟大抗战精神。

图为服务团在银屏镇演出结束后合影留念
演出结束后,大学生文化艺术服务团的队长赵厥骐感慨道:“本次艺术展演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团结的力量。我们齐心合力地筹备,认真地排练、激励地讨论……我们这一切都是‘我们’,而不是‘我,我觉得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就应该是这样的。五十名队员在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群,总有众多挑战和艰难,但是当五十个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互助、挑战艰难是本次社会实践的主旋律。体育文艺汇演过程中地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每次当我想起大伙在筹备例会上激烈讨论的情景,我满腔热情;当我想起在每次活动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时,我满怀感动;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开心。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
这种成长,何其珍贵!”团队成员方陈雨馨谈道:“此次‘三下乡’一路走来,我收获了很多,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更加坚信:意气风发的我们经历了‘下乡’的洗礼,象牙塔里的我们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的我们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仍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总之,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有意义的,服务团的这段日子让人感到兴奋,但却决不仅仅用兴奋就能描述清楚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此次体育文化“三下乡”活动是体育学院长期注重实践育人实效,鼓励大学生下基层、知民情,培养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锻炼自我的生动体现。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入夯实校地共建,有效实现校地资源整合与互补,促进校地融合发展,用体育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