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院寒假社会实践——
以智慧之帆,引领乡村振兴 随着中国智慧农业政策的实施,科技与农业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农业领域,智慧农业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普及,是农业发展速度达到新的高度。为探究智慧农业对乡村振兴的帮助,曲阜师范大学“慧农智行”社会实践队于1月11日前往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农业园。
深入探索,了解智慧农业在实践中,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队员们知道了蔬菜小镇项目的核心是“智慧物联移动云平台”,借助云化部署,可以充分保障蔬菜小镇大范围的种植全流程管理,蔬菜种植更安全、更绿色、更健康、可视化,实现了科学化精准种植。
智慧农业云平台不仅能够实时监测温室大棚内各项环境指标、制定科学决策,还可以自动调控卷帘、风机、灯光等设施,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为农作物提供最优生长环境,科学化精准种植。同时,云化部署还解决了智慧农业平台搭建、数据融合的难题,利用云计算弹性、高效、稳定的特性,可以实现大数据存储按需扩容,同时还能摆脱自建机房高能耗、高投入、难维保等问题。
实践队员们在育苗区大棚里看到,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遍布各个角落。棚内的传感器分为环境参数传感器和植物营养传感器、生殖传感器。其中环境传感器主要检测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EC值等参数,空气环境传感器分别在1.2米高度、2米高度各设置一组,土壤环境传感器在地下10cm、20cm、40cm处设置三组,以此来保障数据检测的准确性。植物营养传感器则负责检测叶面温湿度、茎秆直径,植物生殖传感器检测果实直径,同样有一定的数量配置,起到相互校验的效果。
调查询问,总结反思实践队员们到农户家里进行走访,了解到人们已经知道了智慧农业带来的好处,对智慧农业有一定了解并对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但人们仍会担心智慧农业对环境在成影响、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
实践队员们认识到政府部门应采取福利政策,吸引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回乡促进家乡的发展;多到田间了解农民们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促进发展;对农民开启培训,是农业发展可以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我国农业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职业农民的教育系统还未建立。当前我国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留守农民的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协调,年龄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以女性为主,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应用较少,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比较淡薄。;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不足。由于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其培育支持力度不够,我国当前农业科研体系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能力不足,导致我国农业科研进度缓慢且难以应用于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之中;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主要表现为,我国当前大多农田道路都毁损严重,狭窄且坑洼不平,雨雪天气时泥泞不堪,甚至出现无法通车现象。
我国正在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物资、人力方面加大对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渠道媒体在农村全方位宣传智慧农业,调整农民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结构,鼓励他们主动创业创新;
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强化政府顶层设计职责,加大农业科研体系的资金、物质和人才投入,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业科研体系; 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提档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统筹兼顾引水、排水、蓄水、灌溉等多种功能的水利工程,实现节水灌溉、绿色灌溉、数字化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