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4日,烟台大学法学院“法盾防诈”社会实践队携手烟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开展帮信罪防范路径探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中宣部、公安部于6月24日联合启动以“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为主题的反诈宣传月活动。在此背景下,实践队通过社区调研、问卷调查、高校宣讲以及警局实习等多种方式,普及反诈知识,助力预防帮信犯罪。
深入社会调研,了解帮信罪普及现状在普法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团队的普法活动切实有效,团队成员前往烟台市各大商圈及社区,对当地情况展开线上线下同步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大学生,也只对洗钱这一概念有初步认知,并不知道帮信罪的具体概念;而对于老年人、儿童等,更是缺乏与帮信罪概念的基础知识。”一名实践队员在总结调研结果时说道。
在了解了居民基本情况后,实践团队迅速分工,一部分成员对问卷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另一部分成员依据访谈情况调整宣传方式。
(图为团队成员在商场进行问卷调查。“法盾防诈”实践队 曲乘歌 供图)
开展普法宣讲,铸牢防诈之盾调查后,实践队决定针对民众的不同需求,在社区、公园等场所,讲解宣传单页以普及反诈知识,并在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烟台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普法宣讲,警示大学生不要成为电信诈骗的“工具人”和“帮凶”。
在宣讲期间,诸多同学对详细了解帮信罪具体内容的兴致高昂,并有同学表示,他们经常看到有人以“兼职”和高薪酬为噱头,诱导民众实施帮信犯罪。此外,对于国际交流学院的同学,团队成员还印发了《海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以帮助其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高校进行宣讲 “法盾防诈”实践队 汤佳新浩 供图)
前往公安反诈中心实习,切实了解帮信罪防范路径为深入学习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应对措施,了解案件的处理流程,7月10日至12日,实践队员前往烟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反诈中心,通过实习体验公安部门的反诈工作。
“当发现有民众遭受电信诈骗时,我们首先会对接银行与通信公司的工作人员,并冻结其银行卡,避免产生进一步财产损失。但在帮信罪案件中,当事人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已经转账,给诈骗分子‘洗钱’。因此,事前预防就非常重要。” 警官向队员们介绍了我国针对电信诈骗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参加警务联动合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在反诈宣传民警的指导下还进行了反诈视频的拍摄。警官对实践队员们的表现作出了较高评价。
(图为团队成员在反诈中心听警官讲解工作。“法盾防诈”实践队 石昊原 供图)
社区宣传进行时,助力反诈无止境7月13日至14日,实践队成员分别前往烟台牟平区安德利沁水河花园、烟台市栖霞市翠屏街道迎宾社区、潍坊市潍城区南关康家社区、临沂市兰山区金信融城、济南市市中区杆石桥社区、滨州市博兴县乐安小区等社区宣发有关反电信诈骗以及防范帮信罪的有关资料,助力反诈宣传。实践队成员在主动给居民科普帮信罪知识的同时,还设立咨询点,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反诈知识互动,并提供防范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在社区进行帮信罪宣传。“法盾防诈”实践队 张乐窈 供图)
法治盾牌护心切,反诈宣传不停歇。帮信罪的预防是推进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的关键一环。实践结束之际,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与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