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总结

中航大“红翼航迹·湘聚青媒”暑期社会实践队:校媒人的红色之旅

时间:2024-07-26     阅读:
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表示:“现在,世界又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青年学子正当其时。在这个时候,我们更有责任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才。”
在中国民航大学,有这样一支队伍,队员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校媒人。他们厚植家国情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思想教育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实践本领、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充分发挥学生记者的身份和专业优势,将重走红色足迹的所见所闻进行传播和推广。他们就是“红翼航迹·湘聚青媒”暑期社会实践队。
2024年暑假
“红翼航迹·湘聚青媒”暑期社会实践队
在校党委宣传部教师栗鸿琨的带领下
有序前往湖南省长沙市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队员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
提前制定丰富充实的实践路线
 
   
 
他们
追寻先辈足迹,探索历史脉络
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部级媒体平台
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
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
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
提升校园媒体人荣誉感和责任感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第一天
红色足迹映师范 学府光辉耀湖湘
 

 
实践首日,朗朗清晨,实践队首先来到的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湘水之畔,翠峦环抱之中,这所学府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它是无数青年才俊梦想的摇篮,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母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光辉的未来。
步入校园,古朴的校舍,葱郁的林荫,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解说员的带领介绍下,实践队员们身临其境,仿佛能捕捉青年毛泽东勤奋好学的身影。观看影片,更能深刻地感受到毛泽东当年求学的足迹与奋斗的精神,那份青春的热血和理想主义的光芒,激励着大家勇往直前。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黄一峰在接受湘潭理工学院学生记者采访时说:“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了解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求学工作的经历,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决心。”
 
探索千年学府 感悟文化精髓
 

 
实践队来到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走进书院,古朴的建筑群映入眼帘,队员们仿佛能听到千年前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在静谧的空气中回荡;参观毛泽东寓居岳麓书院的半学斋,队员们仿佛能看到他在这里读书学习,论道天下。
实践队员们或驻足凝视,细细品味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或轻声讨论,交流着对古代教育思想的独特见解。大家表示,这次参观不仅洗礼了视觉与心灵,更强化了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走进岳麓书院,我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激励着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更加努力学习,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实践队员罗芳婵感慨地说。
 
橘子洲头记青春 学子瞻仰颂伟人
 
当实践队的脚步踏上橘子洲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壮丽而深邃的画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尊雄伟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
阳光温柔地洒落在雕塑之上,金色的光辉与青年毛泽东坚毅的面容交相辉映,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将那份青春的激情与革命的理想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雕塑以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青年毛泽东的风华正茂,他那深邃的目光穿越时空,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考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伫立在雕塑前,队员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那是属于青年人的担当与责任。橘子洲头的江风轻轻吹拂着,似乎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中的故事。
队员们心中充满了敬仰与感慨,他们深知,这座雕塑不仅是对毛泽东青年时期形象的艺术再现,更是对青年一代的激励与鞭策。在未来,他们将铭记这份历史记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天
探寻媒体真章 感悟报史力量

实践队踏上探寻真相、感悟媒体力量的旅程,走进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湖南日报社进行参观。
在湖南日报社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通过负责人的讲解,初步了解了《湖南日报》平日工作中各方面的调度以及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也看到了《湖南日报》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所作出的努力与改变。
在这里,实践队员们仿佛站在了一个信息汇聚的枢纽,深刻感受到新闻工作的严谨与温度,也感受到了新闻人身上的责任担当和媒体力量的强大。
队员们步入报史馆,“新湖南报”到“湖南日报”名字的由来与转变、毛主席曾多次亲自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的故事、报纸版面由黑白到二次印刷再到如今彩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认真聆听每一段历史背后的故事。
报史馆珍藏着《湖南日报》自创刊以来的珍贵史料和照片,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报纸与时代之间的紧密关系。报史馆不仅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更是对新闻工作者初心与使命的最好诠释。从早期的油印机到现代的数字化采编系统,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发展的今天,设备与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但《湖南日报》办报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
队员们表示,参观报史馆不仅增长了见识,更是进一步体会到新闻传播的力量,激励大家以笔为剑,以镜头为眼,为传递社会正能量、记录中航大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实践队伍踏红网 青春织梦新媒体

怀着殷切的心情,实践队踏上了红网新媒体的探索之旅。红网,作为湖南省的权威媒体与新媒体先锋,不仅承载着传递时代强音的使命,更是新闻创新与互动交流的璀璨交汇点。
在红网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融媒体指挥中心,在了解红网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的同时,队员们也直观地体验了新媒体技术带来的震撼。
实践队围绕“校园新媒体运营”与红网负责人展开深刻探讨,队员们在与红网资深编辑和一线记者的交流过程中受益匪浅。
参观过程中,无论是红网新媒体的无限创意,还是融媒体产品的匠心独运,都给实践队员留下深刻印象。队员们表示,将会带着这份深深的感悟,把在红网实践过程中的所学所感融入到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第三天
湘土育农梦 农大启新知
 
湖南是一片富饶的土地,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丰硕的农产品,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大省;1914年,毛主席曾在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修业学堂担任教员;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任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多重红色背景之下,怀着对国家农业发展的好奇,实践队来到湖南农业大学参观学习。
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诞生的修业学堂、由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湖南农学院”、西校门广场上方耀眼夺目的“湖南农业大学”,相隔不到千米距离,3个不同时代的校门,浓缩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沧桑巨变。
湖南农业大学汇聚了众多学术界的精英与领军人物,他们如同璀璨星辰,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内熠熠生辉,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卓越的成就,共同铸就了农大辉煌的学术篇章。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不仅参与湖南农大的科研与教学,也是湖南农业大学的名誉校长与博士生导师,更是广大师生心中的楷模和榜样。
在湖南农业大学宣传部教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前往校史陈列馆参观,了解到湖南农大从创立至今的百年砥砺奋斗历程中,前辈先贤在这片土地上扛起的进德修业、兴农救国之重任,铸就的习劳耐苦、崇朴尚实之品性。随后,实践队与湖南农大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座谈交流,互诉校园新媒体运营心得。
这次探访活动虽短暂,却给实践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财富。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坚持以民为本,保障民生,守护好“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

稻香盈馆思耕耘 博学践行悟真知
实践队来到隆平水稻博物馆,展开了一场对农业文明的深度探索。
步入第一展厅,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从古代稻作文明的起源,到现代农业科技的飞跃,一幕幕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稻作文化和农耕文明。
来到第二展厅,队员们经历了一段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详细了解到水稻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并发自内心地体会到,耕耘在土地上的农人的辛勤付出与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在第三展厅,队员们了解到了袁隆平院士与杂交水稻的故事。光影交错中,队员们不仅明白了杂交水稻技术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还深刻感受到了袁隆平院士那份为国为民、不懈奋斗的赤子情怀。
隆平水稻博物馆不仅是水稻科学研究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的沃土。此次参观,在实践队员们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激发了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的豪情壮志。
 
第四天
红色史馆映辉煌 青春追梦续华章


 
实践最后一天,队员们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探访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红色基因的传承。
走进历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毛泽东塑像广场。这座由铝镁合金筑成的塑像,高达7.1米,象征着党的生日;加上底座共12.26米,寓意着主席的生日。实践队员们驻足瞻仰,心中涌起的是对伟人的无限敬仰。
穿过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每一幅碑刻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历史观展厅,同学们通过珍贵的视频、照片、文字展板以及延伸的背景资料,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沙的光辉历程。从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到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馆,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一段段珍贵的影像,生动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在长沙这片热土上英勇卓绝的革命斗争。
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听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了他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表示,细致的参观学习使得大家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不忘初心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指出
学校的办学宗旨
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
“红翼航迹·湘聚青媒”暑期社会实践队
本次实践活动
正是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
他们探寻历史足迹,领悟红色精神
聆听媒体故事,感受新闻力量
坚决服从团队安排,遵守纪律
在祖国大地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正是队员们的真实写照
此次实践之旅结束了
但中航大学子的奋斗故事刚刚开始……
 
作者:罗芳婵 黄一峰     来源:中国民航大学
三下乡总结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