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气球真的变大啦!”“好神奇,我看到他们冒出了好多气泡!”
“我们来比比吸管飞行器和纸飞机哪个飞得更远!”
稚嫩的声音在这个夏天此起彼伏。浙江科技大学塔石支教团队相约前往丽水市龙泉市安仁镇开展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脚踏安仁土地,立足本地实情,塔石支教团队以“支教”为主线,前往安仁镇多地开展调研活动,为当地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乡的精神,只有不停探寻,不断追溯,才能继承发扬。从李逸民将军故居、季步高烈士故居、季步高烈士展览馆到季山头村乡贤馆,团队成员们沿着红色文脉,聆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革命故事,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爱国爱乡的精神。
乡的历史,只有亲自领会,亲身品鉴,才能亲口言说。从雄浑有力的菇民防身术、代表好运与兴旺的板龙到中华民族“民魂国宝”的书法,团队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进一步感悟非遗精神,用青春践行、守护非遗文化根脉。为追溯岁月与艺术乡建,团队成员前往安仁镇永和桥、南涧古街和大舍村,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开设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相关课程,引导年轻一代关注古建筑;开发廊桥系列文创产品,对历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针对当地古建筑拍摄古建筑保护宣传视频,充分借助现代媒体资源进行有效宣传,让乡愁有“乡”可寻。

乡的思想,只有牢记嘱托,努力跟随,才能深刻体会。
为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在安仁调研指导工作时留下的精神财富,团队成员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赴龙泉市安仁镇首期小区及张畈村开展调研活动,深切感悟伟大思想的“源头活水”。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团队成员在实地调研中不仅感受到了首期小区居民生活的巨大改善,更深刻体会到了安仁镇整体在扶贫攻坚、交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二十年来,安仁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首期小区时提出“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重要嘱托,与群众们谱写共同发展曲,唱响乡村振兴歌。
乡的建设,只有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才能共筑繁荣。团队成员前往安福村、张畈村和胜利村,了解到安仁镇借助山海协作机制优势,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探索“文化+研学+绿色经济”的特色模式,化“美丽乡村”为“美丽经济”。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团队成员赴安仁镇首期小区及张畈村开展调研活动,深切感悟伟大思想的“源头活水”。产业兴旺,致富有望,团队成员探访了当地鱼头产业、木制玩具产业及泵阀产业,三大支柱产业各放异彩,共同绘制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乡的发展,只有以廉立身,以俭传家,才能持续发展。循着龙泉青瓷的盛名,团队成员前往宝溪乡溪头村陈家窑参加开窑仪式,体悟龙泉青瓷淬火而生、晶莹如玉的清廉本色,前往清廉村居张畈村和清廉民企恒祥公司进行调研,探索安仁镇清廉有序的基层治理体系。
回望仁山书院的支教旅程,团队成员们认真设计课程,准备了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课,带领小朋友们在探索中感受科学魅力,塑造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在他们的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气球越变越大了!”“看!瓶子开始生气了!”团队成员将白醋小心翼翼地倒入瓶子,瓶口用装有小苏打的气球包裹。一瞬间,大量白色气泡在瓶中舞动。随着反应的加剧,气泡变得越来越密集,瓶子内部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瓶子不断吐气,生气地张开了瓶口的气球。小朋友们惊叹连连,目光随着气球的变大而上扬,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惊奇。原来,小苏打与白醋会产生化学反应。在提起气球时,气球内的小苏打落进瓶内遇到白醋,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老师,小苏打是碱性的吗,他们发生的反应是酸碱反应么?”“那我把白醋替换成其他的酸性物质是不是也可以呢?”小朋友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在动手实践的同时认真思考。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书本上的旁观者,而成为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科学萌芽于每个小小的发现,成长蕴藏在无数次探索中。科学与生活的完美融合,为学习注入了新活力。“生气的瓶子”“炫酷空气炮”“牛奶烟花”“纸杯投影仪”等科学实验课程使小朋友们不仅加深了对基本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除了在仁山书院开展支教课程,团队成员还联合安仁镇专职消防队走进安仁中学,为中学生们带来了安全知识宣讲及心理团辅课程,在他们心中播撒安全知识与心理健康的种子,助力健康成长。
“Frère Jacques, Frère Jacques。”“长亭外,古道边......”稚嫩的歌声如跳跃的音符悠悠从仁山书院中传出,小朋友们伴随着音乐摆动着身体。音为有你,乐随心动。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们一起用心讲述了声音的故事。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让从未接触过法语的小朋友们将一首法语版《两只老虎》唱得朗朗上口、生动活泼,也激发了小朋友们学习外语的兴趣。悠扬的一曲《送别》饱含着浓浓的不舍,心中充满着对下次见面的期待。也许,下次再见面时,你能接上一句“芳草碧连天”。

“我儿子每天都在说想老师们,特别喜欢上你们的课!”“我家孩子也很喜欢上支教老师们的课!”“孩子们很开心,辛苦老师们了!”在课程微信群里,家长们接连不断地用文字传递对团队成员们的感谢。“相比于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让他们自己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让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从科学小实验中,我看出来小朋友们对于新课堂与新知识的向往。”“通过这几天和小朋友们的相处,在被他们的纯真所打动的同时,我更感受到了教育的责任与重量。”支教是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始于家长们的大力支持,这场跨越山海的科学之旅最终奔赴在双向的不舍与感谢中。
风拂草木,蝉鸣山海,万物明朗,青春的热情和盛夏一样明亮。浙江科技大学塔石支教团队成员们“乡”约安仁,深耕专业,以实践创新、青春赋能积极助力地区发展,共同描就梦想与希望的青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