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图片、一座座雕像、一封封家书都诉说着历史。”这个暑假,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红网逐梦”实践团前往江苏多个红色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寻迹,并在爱心暑托班开设红色小讲堂。不仅回顾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将这份珍贵的红色记忆以更加生动、多元的方式传递给小朋友们。
挖掘革命英雄故事 以小见大传承红色精神
“一份调查、一块钢板、一台收音机三件革命文物,不仅仅是物质的遗存,更是苏州解放历史的鲜活见证者,以无声的语言,深情而生动地‘讲述’着那段不朽的篇章。”在苏州革命博物馆,实践团团长文维表示,同学们深入挖掘家乡革命故事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文物和图片,并以此为切入点,用讲故事、拍短视频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人感受到那份来自革命年代的温暖与力量,传递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图为“红网逐梦”实践团成员参观纪念馆合影(卢梦悦 供图)
讲述家乡革命故事 打造红色文化音乐课堂
而在盱眙县开展爱心暑托班的队员们,正向课堂中的小朋友们讲述着盱眙革命英雄李桂五的英勇事迹,并通过制作的小程序掌上“红色小镇”展示着当地红色故事、红色革命基地等,小朋友们十分感兴趣,纷纷分享自己熟知的革命故事。在队员们的带动下,小朋友们一起唱起了红歌,脸上洋溢着对英雄的敬仰与对祖国的热爱。在音乐美育课堂中激扬爱国情,这一刻,红色文化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流淌在孩子们心中的热血与激情。
图为“红网逐梦”实践团成员辅导小朋友学习(程畅供图)
开展少儿编程课堂 数字呈现激发科学精神
除了传统的讲述与展示方式外,“红网逐梦”实践团还巧妙地将科技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在暑托班中,少儿编程课堂同样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实践团成员卢梦悦和吴翊天向同学们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历程,并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基础的编程知识,引导同学们写下第一行代码。当小朋友们用编程语言在电脑屏幕上逐字逐句打出了“致敬革命英雄”、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字样时,整个教室充满欢呼声。队员刘长啸表示:“这不仅是对编程知识的初步掌握,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一种独特理解与传承。”
图为“红网逐梦”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学习编程知识(刘长啸 供图)
图为“红网逐梦”实践团成员引导小朋友写下的代码(文维 供图)
回望这段充实的红色实践之旅,每一位队员都感慨万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任,队员白依凡感慨道:“这不仅是一场红色实践,更是一次精神传承。我们在受教育的同时,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红色文化传播开来,激励我们赓续红色血脉,投身强国建设。”
未来,“红网逐梦”实践团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性的方式与方法,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红网逐梦”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文维 供图)
作者:陈晨 文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