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及大力推行“乡村振兴”的宏观大背景之下,“一肩挑”作为基层党的领导与建设的关键重要形式,受到了中央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2024 年 7 月 28 日,“一肩挑”政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与实施效果——兰州大学赴“六省乡村”暑期实践团正式开启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奔赴河南信阳、灵宝,河北邯郸,甘肃兰州,广东南雄,四川泸州及福建厦门等地。他们凭借对实践地的熟悉优势,深入农村调研“一肩挑”模式。全力为研究农村“一肩挑”模式提供详实的数据与生动的实例支撑,进而为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领域贡献一份微薄但却坚实的力量。
一、政府助力明方向,深入调研启征程
7月28日团队成员抵达各自的实践地,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了解各村村委会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数量、耕地面积、户数、住宅区面积等村庄概况和村委会的组织结构,例如有哪些部门和岗位等基本信息,为此后的调研提供方向。
二、村委走访察成效,积极履职促和谐
8 月 1 日至 7 日,成员们不畏酷暑,走访当地村委会。他们了解到,“一肩挑”政策实施后,干部职责更加明确,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位村支书表示:“现在一人担任两职,责任更大了,但也更有干劲了。我们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为村民办实事。”同时,村委会通过集中宣讲、村内广播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一肩挑”政策,提高村民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与干部交流中得知“一肩挑”政策实施后,干部结构虽变化小,但书记主任交叉任职,积极履职,责任感与使命感强烈。
三、村民交流听心声,集思广益谋发展
8 月 8 日至 15 日,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通过问卷收集反馈,关注政策受益及民主自治影响。耐心为不识字村民解读问卷,收集看法的同时了解生活需求。与村民探讨乡村发展,倾听建议期望。
村民们纷纷表示,“一肩挑”政策带来了许多积极变化。“村里的环境变好了,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一位村民笑着说。但也有村民提出了一些担忧,如权力监督等问题。调研团队认真记录下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研,团队成员对“一肩挑”政策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将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为“一肩挑”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青春感悟燃信念,砥砺前行谱新篇
实践团成员们在此次暑期实践中收获颇丰,深刻认识到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念,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这次暑期实践活动,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我也被村民们的勤劳和坚韧所感动,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努力追求着幸福的生活。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农村的发展,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心怀责任和担当,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许诺
通过暑期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一肩挑”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实践中,我们见证了“一肩挑”在乡村治理、生态改善、文化建设和组织引领方面的显著成效,村民收入增加,乡村环境更美,文化氛围更浓。同时,也意识到加强监督、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性。此次实践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念,期待未来能为乡村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李可
此次暑期实践,我走进乡村,与村民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一肩挑“政策的看法和需求。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我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该政策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干部压力过大、村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这次实践不仅锻炼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加深了我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认识,激励我为乡村振兴不断努力奋斗。
--宋洁
乡村振兴无疑是青春逐梦的大舞台。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次成长与担当的历练。他们躬身入局、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不负韶华、挺膺担当。通过收集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实例,为“一肩挑”政策的研究和完善贡献了力量,也为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农业环境生态改善注入了青春活力。未来,相信他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乡村发展持续发光发热,书写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