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美丹)到达江西省永新县莲洲乡莲洲书院时,是一个明媚的午后。夏天的日光倾洒在大地上,我看着眼前经过历史更迭此时又焕然一新的莲洲书院,心中荡起层层涟漪。我早已知晓会在这里感受到古老书院的独特书香气息,会在这里遇见一群可爱好学的孩子,会在这里拥有一段意义非凡的经历。附近蝉鸣嘹亮,这个夏天属于我们和莲洲书院的故事即将开始……
(图为莲洲书院全景图。陈美丹 摄)
第二天我们就在书院见到了孩子们,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书院的各个角落,他们认真写着自己的暑期作业、他们翻看从书院里书架上拿下的书本、他们小声讨论着某个知识点,无一例外的是,孩子们在注意到我们进来时,都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我笑着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孩子们仍然拘谨着,与我之间仿佛若有若无隔着些什么。在出发之前我们已经明确了此行的任务之一,便是与这些孩子们相处。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现今,孩子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幸福,我只能够用我们的力量,为他们带来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与别样的快乐。让孩子们能够在暑假作业之外,拥有更多的收获,也让身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在这种交流中不断地自我锻炼,增强高校学子与乡村的联系。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在莲洲书院门口的合照。陈美丹 摄)
我们带来的第一堂课是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课程。小老师在主题课上为大家介绍了永新县的英雄人物,小朋友们也和小老师分享自己所知道的英雄事迹,在不断的交流中,我们与孩子们的距离拉近了,各自也对“英雄”有了新的解读。当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课程到达尾声,孩子们说:“我以后要当一名士兵,保卫祖国!”“我也要当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帮人民做很多好事。”我突然就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也觉得感动,孩子们认认真真记下了我们传授的知识,同时将自己珍贵的收获赠送给了我们。也许未来他们当中真的有人会成为军队中的一员、会驻守国家的边界、会戴着鲜亮的党徽,光荣地迈向祖国未来的康庄大道,那时,他们是否会想起曾经在这一方小小的书院中,理想信念的种子在他们心底慢慢发芽。
之后的课程里,孩子们在手工课上折出了奇妙的“动物园”,笑嘻嘻地展示他们的作品;在体育课上跳健美操,和小老师们玩在一块;在文学课上写下属于自己的诗歌,做自己的诗人也唱自己的歌;在“粮食从种子加工到成品”一课上,我们把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以儿童的视角打开,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更多新的知识……孩子们是最可爱的。短暂的陌生感在慢慢消失,我走到他们身边时也不再躲闪,开心地同我分享属于孩童的喜悦。我们辅导孩子们的作业,聚在一起掰手腕、打羽毛球,一起快乐地玩耍,也在他们身边讲着各自的“悄悄话”,在熟稔中我们都笑得自在开怀。
(图为实践队员与小朋友掰手腕的游戏环节。陈美丹 摄)
(图为小朋友们向大家展示手工课上的手工作品。陈美丹 摄)
在莲洲中学借住的一段时间,我们确实面临着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住宿条件的艰苦、出行的不方便、与当地人沟通困难等等,但是我们依旧带着饱满的热情,过好我们的每一天。好在我们教书的书院设施完备,孩子们拥有很好的教学资源,他们也懂得好好爱惜。即便是再幼小的孩子,也会主动将看完的书放回原处,大点的孩子会在课程结束后留下来帮忙整理、打扫书院卫生。我看着这些孩子们,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在乡下长大,泥巴路、旧楼房、上学路上毒辣的太阳,这些是我的童年记忆。而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如今,十几年前的乡村旧景早已消失不见,我看到了新农村发展得欣欣向荣。但是我依旧记得我小时候的小心翼翼、敏感自卑,所以我来到这个地方,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带来外面世界的模样,让他们在这样好的环境下,像向日葵一样向阳生长。
三下乡支教到达尾声时,我们对这座书院已经拥有了别样的感情,尽管在这里停留的日子不多,我们却还是不舍得离去。离开的前一天,有孩子给我塞了小礼物和明信片,我看着他们稚嫩的笔迹,上面一笔一划述说着对我的喜爱和不舍,我告诉孩子们:“要好好读书,长大去看世界。我喜欢你们这里,更喜欢你们,所以我还会再回来的。”当对莲洲书院和这里的孩子们有了感情,我知道,无形的羁绊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我想我永远也无法忘记。
离开那天依旧明媚,团队的学姐哭得很伤心,我没哭,坐在车上看着这座美丽的书院离我远去。在这里我们遇见待我们很好的、很善良的书院校长,遇见了调皮可爱、很真诚的孩子们,遇见了如画般的风景,遇见了一件件美好的事。我想我不用太伤心,因为往后看,我们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