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梦千年,万象“根”“星”——
情暖象山非遗九载,志愿者以身传非遗
导语:在时间的长河中,非遗文化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中华文明的夜空。在这个充满情怀的夏天,“遗”梦千年,万象‘根’‘星’”团队携手象山非遗保护志愿者,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传承与热爱的故事。在这里,志愿者们以身作则,将非遗文化的火种传递给每一位宁大学子,让他们在感悟中成长,在思考中前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之旅,感受那些如星光般照亮心灵的瞬间。
一.分工明确,团队齐心
“这是我们的组织部部长……这是我们的宣传部部长……”伴着象山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团长邱赛赛的娓娓道来,宁大学子的目光也跟随着她的介绍而转移,神情专注并心怀敬仰。此刻,在非遗文化馆大厅中间的长桌上,正开展着一场宁大学子与志愿者团队骨干成员及非遗文化中心洪主任的畅谈。伴随着暑期实践团队成员崇拜的目光,骨干成员们自然流畅而激情热忱的讲述着志愿者团队内部井井有条的秩序、他们与非遗传承的故事,他们坚持热爱的原因以及他们为了能够举行非遗进校园和开展非遗文化课堂而做出的大量努力……
志愿者老师们对工作进行见解。叶娴欣 供图
在这过程中,实践团队的成员深入了解到志愿者们不为人知的辛苦与付出:比如策划部要在一场活动前早早开始筹备设计、既要注重整体活动的推进,也必须兼顾细微之处的安排;组织部往往来的最早、离开的最迟,毫无怨言的承担着后勤工作;再比如每位非遗宣讲团的志愿者们都需要有自己的课题、需要对象山的非遗有深入的了解,在正式给小朋友们上课前要经历备课、试讲、竞赛...最终通过考核的人才获得了走上讲台的资格,才确保了一堂非遗宣讲课的质量,这也是为什么每位非遗文化宣讲课的老师都能在讲台上神采飞扬、连贯娴熟地为大家授课——除了老师饱满的情感、对非遗真切的了解,还有大量反复的练习...对此,宁大学子们不禁发出感慨:“老师们真的太辛苦了!”
此外,各位志愿者们还要兼顾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家庭。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人生经历与性格迥异,但是都对象山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有着共同的热爱与使命感。故而,老师们可以自信又慰藉的说“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团队,这个团队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此刻,我们于这一位老师身上看到了整个团队的力量,恰是他们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赋予象山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以力量感与吸引力。
二.以身传承,如星照野
时间流转,各位志愿者老师们轮流发言,不一会儿话头就传到了坐在一旁娴静温婉的徐嫦月老师。邱赛赛团长看着徐老师,向我们体贴的介绍了“这是我们的嫦月姐姐,她可是非常厉害的哦,已经成功的从非遗保护志愿者转型成为了一名刺绣非遗手艺人!”宁大学子们纷纷赞叹,不禁好奇的发问徐老师这一路走来的经历。
徐嫦月老师温和地讲述了自己在非遗保护之路上的转变。叶娴欣 供图
徐老师亲切一笑,讲述了自己从一名非遗保护志愿者到刺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心路历程以及非遗技术学习带给她的收获。讲到种种不易时,她有时自嘲一笑“我这也是被逼出来的,从害怕宣讲到现在对宣讲已经得心应手,从不了解复杂针法到成为刺绣非遗传承人,这一路上少不了压力啊。”
然而,尽管徐老师表面自嘲,我们却没有错过谈到刺绣这一门非遗技艺她眼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的热忱与坚定,以及在专业领域上侃侃而谈的自信与从容的气度。星星发光是为了让每一个人能照亮自己的道路,而徐老师,也摘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颗星星。
徐老师这颗星星不仅自己发光,更照亮了别人:在非遗课堂过程中,她感慨到“最让我欣慰的是我的一个学生,从小学三四年级跟着我学习,后面每次假期我上课他都来,现在高三了,他的技术水平相当不错!一个学校里面哪怕我们只能挖掘一两个好苗子,这都是值得的“可以说,徐老师的热心与奉献精神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在非遗共富上,徐老师也以身作则,她带动乡里妇女加工刺绣工艺品的生产制作,为乡里妇女提供了一份活计打发时间,更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结合,以实干照亮了非遗致富的乡村振兴道路。让宁大学子们佩服的五体投地!
三.学子感悟,游览思考
此外,学子们更了解到,象山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以开放进取的态度、自信勇敢的心境面对工业化时代大机器的冲击,以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精神积极投身于象山非遗保护事业,给了宁大学子深深的震撼与感动。
结束了这一场充斥着人文情怀的畅谈之后,宁大学子漫步至非遗文化博物馆的走廊,看见了象山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的宣传片。大家静静伫立,凝望着屏幕中的宣传片以记叙的形式、以充满历史感的镜头讲述着象山非遗保护志愿者与象山非遗的种种故事。
团队成员参与非遗宣讲课堂拍摄的志愿者授课的照片。叶娴欣 供图
在未来的征程中,遗梦千年,万象根“星”实践团队将与象山非遗保护志愿者团队并肩作战,继续承担起非遗普及推广的使命,将内心深处的热爱传递到更广阔的天地,致力于非遗在新时代的繁荣昌盛,使其意蕴更加丰富、光彩夺目。学子们心中燃起的非遗保护事业之火,如同星火燎原,无法平息。志愿者老师们的事迹将启发他们探究非遗文化事业与传承人的新视角,志愿者老师们的精神典范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同时也启发着宁大学子们在推动非遗融入校园生活的过程中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各项建设工作,以确保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宁大学子们将以这份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让非遗在校园内外焕发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人了解、热爱并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中。

团队访谈完,与非遗志愿者团队的合照。叶娴欣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