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酷暑,热浪翻腾,却挡不住移通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青春步伐。“乡遇丁山·文旅行”乡村促进振兴团深入重庆市綦江区丁山镇万佛峡漂流景区,以专业为笔、热忱为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通过沉浸式调研、网络直播引流与游客安全服务三大举措,为景区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沉浸体验,精准把脉景区需求 怀揣服务基层的初心,克服初抵时因路线不熟、标识不清导致的短暂波折,团队一抵达,便化身“游客”开启沉浸式漂流体验调研。全长5公里,自然落差260米的河道蜿蜒于峡谷之间,促进团在急流险滩中出发,观察河道安全设施、救生点分布、服务流程效率以及环境卫生状况。同时,在排队区和终点休息区,团队成员们积极主动与游客交流,收集第一手游玩感受与改进建议,为后续精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云端赋能,直播山水魅力 成员们发挥所长,在漂流起点、险滩节点及风景绝佳处架起设备,开展公益助农文旅直播。他们克服设备防水、信号稳定及水流颠簸等挑战,稳定镜头捕捉峡谷壮美与漂流激情,热情解说推介项目、普及安全知识。这场连接万佛峡与外界的“云窗口”直播,直播间收获点赞数人气13000+。成员们不仅展示了丁山镇的山水之美,更展现了服务乡村的饱满热情与务实担当,通过实时互动答疑、收集反馈,成为连接景区与潜在游客的“青春纽带”。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线上推广,更是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乡村振兴一线的宝贵实践。
安全守护,筑牢漂流生命线 在万佛峡漂流起点,一群身着白色工作马甲的青春身影尤为醒目。这正是“乡遇丁山·文旅行”团队的成员们。他们主动将服务阵地前移,协助景区工作人员为游客检票、规范穿戴救生衣和安全头盔。“您好,请让我帮您检查救生衣卡扣是否牢固。”“头盔系带需要再紧一点,确保安全。”……队员们分工明确,动作迅速而严谨,穿梭于兴奋的游客之间,一遍遍重复着安全提示,一丝不苟地确认每处搭扣、每根系带是否达标。他们热情的服务和严谨的态度,不仅有效缓解了景区客流高峰期的运营压力,也显著提升了装备穿戴的效率和规范性,赢得了工作人员和游客的一致赞许。这抹忙碌而可靠的白色身影,成为了万佛峡激流中最温暖的安全底色。
青春答卷,实践沃土育担当 在万佛峡的碧波激流间,这支“乡遇丁山·文旅行”乡村促进振兴团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青春答卷。他们俯身协助游客穿戴救生衣,守护的是生命安全,传递的是奉献温度;架起镜头直播推介,推广的是山水风光,注入的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活力。万佛峡漂流执行总经理王业海对团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学们专业、热情、有担当!他们的安全志愿服务显著提升了游客体验和景区安全水平,创新的直播推广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有效助力了万佛峡的知名度和引流,是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非常值得点赞!”这不仅仅是一次暑期实践,更是青年学子将课堂所学融入广袤乡土、在服务奉献中读懂国情民情、锤炼意志品格的生动课堂。丁山镇的青山绿水,见证了移通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赤子之心与实干担当。
供稿:洪荣巧 杨如意
供图:袁康 黄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