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乐韵流淌传薪火,青衿躬行启童声

时间:2025-07-10     阅读:
  七月的蝉鸣在耳畔织成金线,晨雾漫过楼房的脊梁,天空被连续几天的大雨洗得干净,没有一丝白,只剩下纯粹的蓝色。我跟随着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溯本传薪,青衿致远”社会实践团,踏上了一段为期12天的支教旅程。
  
  当城市的孩子还在空调房里数着暑假倒计时,我们已踩着露水走进社区。斑驳的墙面爬满藤蔓,像极了孩子们未完成的涂鸦。那些握着粉笔的手掌,曾因颤抖而划出歪斜的字迹,如今却能稳稳托住三尺讲台的重量。记得第一次安全宣讲,面对陌生孩子的侧目而视,我们把课本上的交通规则揉碎成糖,化作故事里的小兔子和红绿灯先生。直到黄昏,老书记看着我们的眼睛说:“孩子们,你们让这条街充满了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韩明阳在社区教室为小朋友们辅导作业。李宇泽 摄
  
  当我在斑驳的街巷宣讲交通安全,才发现与陌生人对话需要多少真诚的褶皱——那些被雨水泡软的水泥台阶,那些被晚风掀开的教案扉页,都成了沟通的暗号。跟随老党员走访社区时,看见他裤脚沾着泥巴仍坚持填写民情日记,突然懂得基层工作的重量。开设辅导班,在与众多孩子的管理中,体会了老师的责任和辛苦。我们的团队从一开始的生疏陌生,逐渐变得越来越默契协调。我深刻理解了学长学姐们对支教的执着情感,因为那是一个属于我们的大家庭。
  
  辅导班最热闹的时候,四十个孩子像撒欢的雏鸟挤满教室。他们送来的手绘画轴铺开时,稚拙的笔触竟在宣纸上晕染出银河般的璀璨。有个叫小满的女孩,把“老师”二字歪斜地写进日记,说我是“会魔法的哥哥”——这个笨拙的比喻,此刻仍在我的背包里窸窣作响。最动容的告别发生在最后一堂课,平日最爱捣蛋的几个孩子突然安静下来,眼睛像缀满露珠的雏菊。“哥哥,等我们长大要去找你。”这句话连同他们攥紧的校徽,至今还压在我的床头相册下。
  
  图为团队成员梁烜鸣为孩子讲课。李宇泽 摄
  
  社区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领悟到成长的真谛:“能力无须完美,贵在竭尽所能;善行不必宏大,关键在心怀他人。”他常教导我们:“提升自我,当从谦卑处起步——先学会俯身倾听他人的需求,再躬身践行助人的承诺。”这种理念在实践中愈发清晰:当我们在社区开设科普实验课时,那些看似简单的静电现象演示、水火箭制作,竟在孩子们眼中绽放出超越课本的光芒。我们播种的不只是知识的种子,更是探索世界的勇气——原来科学从不是实验室的专属,而是藏在晨露折射的七彩光晕里,隐于炊烟升起的热空气轨迹中。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终于理解:教师的身份绝非角色扮演,而是责任的具象化。当稚嫩的小手举起“为什么云会下雨”的疑问时,我手中的粉笔已不再只是工具,而成了连接未知与已知的桥梁。
  
  支教难忘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难忘的人太多太多。我们不会忘记语重心长,认真叮嘱的老党员们;我们不会忘记对我们照顾有加的学长一家;我们不会忘记信任我们,关心我们的学生家长;不会忘记深夜的大合唱;不会忘记推心置腹的围炉夜话;不会忘记这半个月里在潜山的一点一滴。千方爱心学校暑期宣讲调研活动不仅仅带给了我一次走进社会的机会,它还带给了我许多爱,对焦作这片土地的爱,对焦作本地人的爱,对我们支教实践团大家庭的爱。
  
  那些镌刻在时光褶皱里的记忆碎片,始终在记忆深处泛着温热的光晕。老党员们鬓角斑白却目光灼灼的叮咛,仍在耳畔回响;孩子一声哥哥姐姐的温情话语,成为耳边永驻的声音;家长眼中闪烁的信任星火,照亮了整个盛夏的夜空。当月光漫过社区的青石板路,少年们的歌声穿透暗夜直抵苍穹;炭火映红的脸庞在围炉旁舒展成最真挚的笑容,方言俚语与青春笑闹交织成独特的交响。这十二个昼夜,我们用汗水浸透了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焦作大地厚重的黄土沉淀着千年文脉,也滋养着我们心中萌发的赤子情怀;乡亲父老质朴的笑容里藏着最深沉的生命温度,而支教团队并肩同行的身影,终将凝成此生最璀璨的青春勋章。
  
  那曾因迷茫而虚度的大学新生,此刻正站在讲台前感受心跳。当家长会上响起“谢谢您点亮孩子的世界”,当老教师讲述“当年我们下乡支教要走三天山路”,当实践团彻夜讨论教育理想的夏夜,某种东西在胸腔里破茧而出。徐徐的风裹挟着稻香钻进衬衫,突然明白:真正的师者,是能在每个黎明把星光装进行囊的人。
  
  “风暖人间草木香,雨落成花,是告别也是迎接”。支教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坚信,我们和支教的故事不会结束。夏天的风干净炽热,风里夹杂的歌声是属于我们的旋律。
  
  记忆的相册仍盛开着夏日的蔷薇。老党员的茶盏、孩子们画满指纹的作业本,连同那些在暴雨中依然亮着的走廊灯,都成了生命里永恒的坐标。或许多年后我们会散落在不同的经纬度,但有些光,注定要穿越时间的迷雾,继续温暖更多未知的远方。 
作者: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溯本传薪,青衿致远”社会实践团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