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3日,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星辉共振志愿服务队”秉持着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深入淮南市谢家集区朱集村以及弘湖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队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责任担当,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和儿童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走进朱集村,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6月30日清晨,阳光初绽,星辉共振志愿服务队踏上前往谢家集区朱集村的“三下乡”征程。朱集村土地肥沃,但因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面临诸多困难。志愿队在村书记带领下,深入了解当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村发展情况。村民人均仅1到2亩田地,年纯利润不足1000元,部分土地因位置不佳,只能靠天吃饭。农业大户虽通过承包土地、雇佣农民增加收入,但粮食偷盗现象频发。老人们种地吃力,子女在外打工无法照顾,他们希望将土地交给种田大户,同时提高养老保障金额,让生活更宽裕。
调查访问农户跟商户(摄影:王奕霖)
调研结束后,志愿队整理数据和村民反馈,形成详细报告,并与当地政府、专家和企业沟通,为朱集村发展出谋划策。他们还看望村中老人,送上问候,讲述学校生活,增添生活乐趣。志愿队表示,朱集村之行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起点,未来将持续关注,定期回访,跟踪调研成果落地,吸引社会资源,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活动现场合影(摄影:王奕霖)
从乡村到社区: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培养未来主力军 乡村振兴需解决当下问题,更要为未来储备力量。乡村的未来离不开孩子们的成长,科技创新是激发乡村活力、培养未来主力军的重要手段。星辉共振志愿服务队深知乡村未来在于下一代,于是来到弘湖社区,为孩子们开展科普活动。他们通过知识传播和梦想激励,点亮孩子们的航天梦,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科学、热爱科学,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播下希望的种子。
弘湖社区科普实践,点亮童心航天梦 7月1日:探索物理奥秘,手工折纸传情 社区活动室里,孩子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开启科普之旅。上午,通过实验道具,志愿者生动展示光的折射、散射及荧光材料的奥秘。孩子们亲手操作,探索硬币在水杯中的视觉错位等现象,成功后满是喜悦与自豪。临近结束,大家折纸爱心,拉近彼此距离。下午,志愿者依据荧光材料知识,指导孩子们制作彩虹瓶。经过上午的相处,孩子们与志愿者关系愈发亲密,遇到问题主动请教。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实验更有趣,也让志愿者对知识理解更深。实验结束后,志愿者继续辅导孩子们功课,耐心答疑,助力他们在知识海洋畅游。
光的小实验与爱心折纸(摄影:王奕霖)
7月2日:垃圾分类科普,趣味游戏巩固 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垃圾分类科普活动。上午,他们借助社区设施现场演示,用生动语言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孩子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展现出浓厚兴趣。下午,垃圾分类小游戏趣味十足。志愿者利用电子小游戏分组教学,孩子们将垃圾卡片分类投放。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在游戏里巩固知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获胜小组获得积木奖品,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垃圾分类科普(摄影:王奕霖)
7月3日:航天知识科普,水火箭实践体验——点亮航天梦的奇妙之旅 星辉共振志愿服务队在淮南弘湖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天知识科普与水火箭实践活动。这一天,孩子们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与探索的航天世界,他们的航天梦在这里被点燃,科学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
上午,志愿者们开启社区科学之门,科普讲座从火箭起源讲起,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航天发展历程。通过故事和视频,让孩子们感受航天事业的伟大与先辈们的执着追求。在水火箭制作环节,志愿者讲解原理并指导孩子们动手组装。孩子们在交流中完成制作,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他们不仅掌握了水火箭构造,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制作水火箭(摄影:王奕霖)
下午,孩子们带着自制水火箭来到草地,在志愿者协助下发射。随着“发射”指令,水火箭冲向蓝天,划出优美弧线。孩子们欢呼雀跃,为成功发射自豪,也种下了航天梦想的种子。
发射水火箭(摄影:王奕霖)
此次航天知识科普与水火箭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中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提升了对航天事业的认知与热爱。
活动现场(摄影:王奕霖)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星辉共振志愿服务队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点亮乡村与童心的未来。在朱集村,志愿队通过实地调研,精准把握乡村发展痛点,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在弘湖社区,他们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助力航天梦。志愿队表示,未来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展多样化活动,为乡村振兴和儿童成长贡献力量,让乡村更美好,孩子们的未来更光明。
撰稿:力物学院 苏晨旭 陈鹏
指导老师:力物学院 郭敏,眭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