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英语”文化体验课堂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开展。江西师范大学“赣风青行”乡村振兴服务队的队员们将中国传统漆艺与英语教学巧妙结合,通过制作漆扇的趣味实践,让孩子们在动手创作中感受非遗魅力,同时学习英语知识,实现文化传承与语言学习的“双丰收”。
一、双语课堂:用英语讲述非遗故事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以生动的英文短片和互动问答引入主题,向孩子们介绍漆艺的历史与技法。“Lacquerfan(漆扇)”“craft(工艺)”等词汇配合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孩子们迅速理解核心概念。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还学会了“color(色彩)”“water(水)”等与创作相关的单词,为后续实践打下语言基础。
二、水拓画技法:童心巧手绘非遗
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在实践队员的指导下体验了漆扇制作的核心工艺——水拓画。他们将颜料滴入特制溶液,随着“swirl(旋转)”“dip(浸染)”等动作指引,色彩在水面自然晕染成纹。孩子们用扇面轻覆水面,转瞬提拉,独一无二的斑斓图案便跃然纸上。随后,大家根据自己扇面的色彩,精心挑选搭配的穗子。
“看,我的扇子穿了紫色和粉色的穗子,这两个颜色搭配的太完美了!”小朋友兴奋地向同伴展示作品,活动现场欢声不断,一把把漆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孩子们创意与文化的“双语言”表达。
三、跨界融合:让非遗“活”起来
通过英语教学与手工艺结合,孩子们不仅记住了单词,更理解了背后的文化内涵,以“体验式学习”打破非遗文化与青少年之间的隔阂。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举着漆扇合影,一片欢声笑语中传统技艺的种子已悄然播撒。这场跨界活动证明,当非遗遇上现代教育创意,古老的智慧便能跨越语言,直抵童心。
江西师范大学“赣风青行”乡村振兴服务队以创新思维和满腔热忱,成功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这种跨界融合的实践,不仅让传统漆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的种子。这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新时代青年勇担文化传承使命的生动体现,彰显了他们的青春担当与创新智慧。相信在新时代青年的不懈努力下,非遗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作者:周思含、叶方怡、童旋、李陶、何昊阳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