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就医路,志愿暖人心”志愿活动新闻稿
时间:2025-07-14 阅读:
“助力就医路,志愿暖人心”志愿活动新闻稿
7月1日上午,“就医向导,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志愿服务活动在市立医院如火如荼展开。七余名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穿梭在医院的各个角落,用细致入微的服务,成为患者们最贴心的帮手。
上午十点,正值就诊高峰,门诊大厅里人头攒动,叫号声、询问声此起彼伏。志愿者小李敏锐地注意到一位神色焦急的小女孩在自助挂号机前徘徊,手指反复在屏幕上试探,却始终没有完成操作。小李快步上前,轻声询问:“小朋友,需要帮忙吗?”原来,15岁的小妹妹因肚子痛,父母在外地打工无法陪同,只能独自来医院就诊。面对复杂的自助设备,她既紧张又无助。小李一边安抚小妹妹的情绪,一边拿出便签纸写下操作步骤:“先选择普通门诊,再刷医保卡……”每完成一步,都会耐心确认小美是否理解。挂号成功后,小李还贴心地为他指明了科室的方向,并叮嘱:“如果有什么其他的问题也可以找穿红色马甲的哥哥姐姐!”她攥着挂号单,眼眶泛红:“谢谢姐姐,要是没有你帮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除了帮助患者挂号,志愿者们还在各个岗位忙碌:在药房窗口,志愿者小张正在逐一核对患者的药品清单,用记号笔在药盒上标注每日用量;在电梯口,志愿者老王主动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帮忙按楼层按钮;在候诊区,志愿者小陈为等待的患者递上热水,发放健康科普手册。一位拄着拐杖的大爷感慨道:“我眼神不好,多亏志愿者一路带着我,从挂号到检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心里特别踏实!”
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却极大地缓解了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焦虑和无助。一位从县城赶来的患者表示:“医院太大了,科室分布又复杂,要不是志愿者帮忙,我真不知道该去哪儿挂号、找科室,他们的服务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为医院的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持。志愿者们用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服务,让冰冷的医疗流程充满温度,充分展现了志愿服务在医疗领域的重要价值,更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注入了温暖力量。
“护航就医路,志愿践初心”志愿活动新闻稿
7月1日下午,“志愿春风拂医途,暖心服务解患忧”志愿服务活动在附属医院正式启动。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为患者排忧解难,助力营造温馨有序的就医环境
下午2点半,门诊大厅已排起长队。志愿者小王站在咨询台前,一边快速记录患者需求,一边有条不紊地解答疑问。一位拎着保温桶的阿姨焦急询问:“护士站说要去住院部补交押金,可我转了两圈都没找到!”小王立即放下手中工作,不仅在纸上画出清晰路线图,还特别标注电梯出口方向。遇到听力不佳的老人,她会提高音量、放慢语速,必要时用文字沟通;面对带孩子的家长,她主动帮忙抱孩子,腾出家长的手填写登记表。
在电梯口,志愿者老陈正引导患者有序进出。看到一位坐轮椅的患者被人群挡住,他立刻上前疏散通道,小心翼翼地将轮椅推进电梯,还细心调整角度避免碰撞。当发现一位拄拐杖的患者要去顶楼康复科,老陈担心对方独自前往不安全,主动申请离岗陪同,一路提醒台阶和拐角,直到把患者送到科室门口。
为帮助患者快速熟悉就医流程,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图文并茂的《就医指南》。在自助缴费区,志愿者小林注意到一位大爷对着手机屏幕发愁,原来他想用医保支付却操作失败。小林蹲下身一步步指导:“您先打开这个APP,再点这里激活电子凭证……”为防止老人忘记,她还录制了语音操作指南发送到老人手机。
“多亏这些志愿者,不然我在这么大的医院里真要转晕了!”独自来复诊的张奶奶握着志愿者的手连连道谢。另一位外地患者感慨:“第一次来这里看病,志愿者不仅帮我挂号,还教我怎么用电子病历,服务太周到了!”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患者就医效率,更收获了无数点赞。志愿者们用耐心的解答、细致的引导和温暖的陪伴,将复杂的就医流程变得清晰顺畅。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让“志愿红”成为医院里最温暖的风景线,切实为患者打造有温度的就医环境。
“志愿微光聚暖流,暖心服务助就医”志愿活动新闻稿
为践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医者仁心映初心,志愿同行暖患心"活动,7月2日上午,志愿者们聚焦老年人数字服务需求,用"一对一"的细致指导,帮助银发族跨越智能就医的“数字鸿沟”。
活动当天,服务中心大厅内,红色马甲与银发身影交织成温暖画面。“闺女,这个健康码怎么调出来?”73岁的王大爷举着手机,满脸焦急。志愿者小李立即蹲下身子,握住老人颤抖的手:“您看,先长按这个微信图标,再点开‘服务’......”。为加深记忆,她边演示边将步骤写在便签纸上,还特别用红笔圈出关键步骤。考虑到老人老花眼严重,小李将手机字体调至最大号,又在‘健康码出示’按钮旁贴上荧光贴纸,“您下次打开,直接点这个亮亮的地方就行!”
在自助挂号机前,志愿者们同样各出奇招。发现李奶奶反复点击屏幕却无法完成操作,志愿者小陈轻轻将设备角度调整到适合老人身高的位置,手把手教她刷医保卡:“您听,‘滴’的一声就是成功了。”为避免老人混淆科室名称,小陈还手绘了简易楼层分布图,用卡通图案标注儿科、内科等常用科室。遇到使用老年机的赵爷爷,志愿者主动拨通其儿子电话,开启三方通话,协助完成线上预约。
候诊区里,志愿者们也没闲着。他们将精心制作的《智能就医手册》分发给老人,图文并茂地讲解电子缴费、报告查询等功能。针对听力不好的老人,志愿者小张特意准备了便携式扩音器;看到独自就医的孙奶奶记不住医嘱,志愿者便用手机录下医生讲解,标注重点后发送到家属微信。
“以前总怕用这些机器,现在有年轻人手把手教,心里踏实多了!”完成挂号的刘大爷笑得合不拢嘴。活动统计显示,当天协助60余位老人完成智能就医操作,自助设备使用率提升40%。
这些充满巧思的服务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更让冰冷的电子设备化作传递温暖的桥梁。志愿者们用专业与耐心,将复杂的智能程序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步骤,既提升了就医效率,也守护了老年人的尊严,让医疗服务在智能化浪潮中始终保有脉脉温情。
“医路志愿红,服务暖人间”志愿活动新闻稿
7月3上午,“志愿领航就医路,爱心服务显担当”志愿服务活动在医院开展期间,志愿者们针对带娃就医家长的特殊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因为患者身边的“贴心助手”
上午九点,儿科门诊外早已排起长队。三岁的乐乐因发烧哭闹不止,年轻的妈妈李女士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翻找病历本,急得满头大汗。志愿者小林见状立刻上前,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印有卡通图案的创可贴:“宝宝看,这是超级飞侠哦!贴在手上就不疼啦!”孩子被可爱的贴纸吸引,渐渐停止哭泣。小林顺势接过问诊单,帮李女士填写信息,还提醒:“您记得把孩子最近的饮食情况写详细些,方便医生诊断。”
在蜿蜒的住院部走廊里,志愿者们俨然成了“行走的导航仪”。遇到抱着熟睡婴儿的张爸爸,志愿者小陈主动接过厚重的育儿包,同时用手机查询各科室实时人流量:“新生儿科现在人少些,咱们从侧门电梯上去更快。”在自助缴费区,志愿者小王发现一位妈妈对着屏幕手足无措——因孩子突发惊厥,她慌乱中忘记了支付密码。小王一边轻声安抚:“别着急,我陪您处理”,一边联系银行客服,协助完成密码重置。整个过程中,她还不时帮着照看哭闹的孩子,让家长能安心办理业务。
候诊区里,志愿者们同样忙碌不停。他们为等待的家长递上温水和儿童绘本,用自制的医疗知识卡片讲解退烧护理方法。看到独自带两个孩子就医的赵奶奶疲惫不堪,志愿者们不仅搬来折叠椅,还轮流照看孩子,让老人能稍作休息。一位从乡镇赶来的家长感慨:“孩子突然生病,我急得六神无主,多亏志愿者帮忙挂号、找科室,还教我用手机查报告,太贴心了!”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累计协助200余个家庭完成就医流程,帮助解决支付故障、路线指引等实际问题80余件。这些充满温度的服务细节,如同夏日里的阵阵清风,有效缓解了家长的焦虑。志愿者们用专业的流程指导和人性化关怀,将繁琐的就医过程变得清晰有序,不仅提升了就医效率,更在紧张的医疗环境中注入了温暖与安心,让"志愿红"成为守护医患真情的最美底色。
团队名称:豫北医学院助力就医路,志愿暖人心
书院:精诚书院
队长姓名:张孟 联系方式:15136654840
通讯员:高思勤 联系方式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